忆在己庚岁,问字叩瑶碧。
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
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
我性最庸愚,才短文尤啬。
青眼误加推,相许外形迹。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
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
忆在己庚岁,问字叩瑶碧。
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
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
我性最庸愚,才短文尤啬。
青眼误加推,相许外形迹。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
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求学时光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师长和同窗情谊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师生间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首句“忆在己庚岁”,诗人追忆起自己在己庚年那段求学的日子,那时他向知识的殿堂——“瑶碧”(比喻高深的学问)叩问,寻找真理。接着,“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描述了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先后跟随老师学习的情景。这里“讲席”指讲堂或教学场所,体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则提到老师对他和其他学生的接纳与教导,用“哂”字形象地描绘出老师温和而略带戏谑的微笑,表示对学生们的宽容与鼓励。老师将他们收录于弟子名册中,给予正式的身份与期待。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表明诗人将这些经历告诉了母亲(萱帏,古代称母亲居住的地方),得到了母亲的理解与支持,内心感到更加愉悦和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和讨论,获得了知识的滋养与成长。尽管他自认才智平平,文思匮乏,但老师的赏识让他感到意外的荣幸。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可能指的是老师指导他阅读经典,如同打开知识的石壁,让他的心灵得以滋养。这句也暗示了老师对他的栽培与期望。
最后,“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感慨时间飞逝,二十年的岁月仿佛转瞬即逝,他对这段学习经历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无法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求学生活的深情回忆,也蕴含了对师长教诲的感激、对同窗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和深刻体验。
雷霆蛰神威,妖蜃跃海滨。
将军战败死,玉帐空无人。
腥涎之所被,蛭螾皆蛇鳞。
天弧不张弦,民情曷由申。
县讲亦令典,奉行在明仁。
谁令奸宄徒,并缘逞顽嚚。
俄然齿发躯,化作豺狼身。
剽金既无畏,况复枉平民。
壮哉柯夫子,义气冲九旻。
曳裾公府门,抗论回星辰。
坐令霜雪间,朽骨生阳春。
晲视夸毗儿,精魂散飞尘。
我忽耳闻之,肝胆张轮囷。
安得似卿辈,落落千百人。
出应休明时,翊赞皋陶臣。
旌别鸾与枭,再使权衡均。
上天意茫茫,感叹空悲辛!
山泽春明丽,林树郁峭茜。
游步何从起,涉涧行屡转。
幽泉响层曲,蔓草绵芳甸。
在岸心已遂,经丘始回面。
岩崖骤谁创,岚岭遥自荐。
苍梧凝阴吹,彤霞散晴电。
庵蔼蒙笼间,一水光练练。
沉沉潭洞古,潜龙不复见。
观颐委物育,解作凝神变。
临深备戒慎,登高欲瞑眩。
游目信虚无,探已有常恋。
灵芝事暧昧,采薇庶游衍。
行已东郊归,祈年急视膳。
夕照红如此。对春光、断肠烟柳,高楼谁倚。
争怪伊人遗世想,眼底孤村流水。
更渔艇、问津稀至。
只有桃花关不住,绕柴门、一片连霞绮。
凭指点,暮鸦际。年来乡思成虚寄。
似樊笼、羁栖倦翮,云霄盼睨。
五泻泾前西溪畔,各有幽栖胜地。
觅鹭伴、鸥朋余几。
点笔偷声相尔汝,梦莼鲈、何必秋风起。
招隐赋,在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