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
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
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
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
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
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
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
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
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
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
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
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
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
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
这首元代诗人安熙的《封龙十咏(其二)白云洞》,描绘了白云洞的神秘与幽静,以及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前贤的追慕。
首句“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以巍峨的山峰和高耸的石阙起笔,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为后续描述的神秘洞穴铺垫了背景。
“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一句,点明了白云洞的所在,仿佛是仙人居住之地,与传说中的仇池穴相呼应,增添了洞穴的神秘色彩。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描绘了白云洞的动态美,早晨云雾缭绕,傍晚云散雾消,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自然变化。
“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进一步强调了白云洞与外界的隔绝感,仿佛是一个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世界,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表达了作者亲自探访白云洞的经历,通过攀爬绿萝深入洞穴,体验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孤独。
“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流露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次探访,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追求隐逸的决心。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渴望隐居,另一方面又对坚守贫苦生活有所愧疚,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是对古代隐士的追忆与敬仰,表达了对静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前贤精神的传承。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希望在白云洞旁建造一间茅屋,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则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通过歌唱表达对光明与真理的追求。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描绘了白云洞的夜景,以及作者在岁月沉淀后的内心更加清明的状态。
“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最后表达了作者对权力与荣誉的淡泊,只是寻求个人的快乐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云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前贤精神的追慕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叹息复叹息,叹息长书空。
杀贼五年无寸功,今者又送君从戎。
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牙旂晓发玉花骢,猛士双剑立西东。
爷娘妻子不用哭,上马更劝黄金钟。
黄金钟,琥珀浓,豪气千尺摇晴虹。
明日军门揖主将,论军未可皆雷同。
安成之寇容易攻,庐陵凋弊遗民穷。
自非奇谋决擒纵,烦费日久谁当供?
君家伯仲尽少年,正好变化扳飞龙。
颇闻幕府多才雄,为我问信毋匆匆。
我有大羽箭,不杀南飞鸿。
要如鲁仲连,系书射入聊城中。
祇缘骨相不受封,不如扁舟归去长伴沧浪翁。
欲调真息。论根源参到,生前实际。
气是心兮,神为气主,心动神气分离。
心宁子母相抱,意定自成真液。莫错识。
这内调息,非干扭捏,不晓胎元理。开目和鼻指。
灵龟蛇戏。祖道家风,回光返照,呼吸自归根蒂。
清风瞥然透户,水火刹那既济。至此理。
要真常咫尺,三生佛出世。
绝品龙团,制造幽微,建溪路赊。
向南山采的,蟾酥乌血,和合北海,七宝灵芽。
时遇阳春,收归璚室,碾磨捣、香尘腻水加。
玉瓯内,仗仙童手巧,烹出金花。奇茶堪献仙家。
但啜罢香生两腋,侥幸赵州难遇,卢仝不见,苦中甘味,意与谁夸。
涤尽凡心,洗开道眼,返老还童鬓似鸦。
真奇瑞,愿人人解饮,同赴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