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乐幽趣,遂与尘事违。
岩谷久潜照,鱼鸟知忘机。
方邀栗里会,却指冶源归。
借问归何遽,山中芝朮肥。
高情乐幽趣,遂与尘事违。
岩谷久潜照,鱼鸟知忘机。
方邀栗里会,却指冶源归。
借问归何遽,山中芝朮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雅之士与尘世隔绝,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高情乐幽趣,遂与尘事违”表达了主人公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接着,“岩谷久潜照,鱼鸟知忘机”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岩石山谷的长久照耀比作一种永恒的光芒,而鱼鸟的自由自在则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平静与无拘无束。
“方邀栗里会,却指冶源归”则暗示了主人公邀请朋友共聚一堂,共享自然之乐,随后又决定返回自己的隐居之所。这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最后,“借问归何遽,山中芝朮肥”以疑问句式结束,既是对友人归隐之行的关切,也暗含了对山中生活富饶、充满生机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商秋散惊飙,嘉客木兰舟。
停桡以遵渚,意邈语绸缪。
遗我鲍照诗,遐叹睇前修。
徂年易为急,悯默泾渭流。
谢安久不作,东山尚谁论。
当年拥鼻吟,几为妻子昏。
抚筝挽其须,慷慨徒尔言。
诸儿淝水功,折屐心已烦。
后来名字传,江左犹知尊。
李白王介甫,二诗至今存。
吾行樟丘野,迤逦怀德村。
有客理花草,开径于樊园。
云是爱閒者,衣冠安石孙。
一见邀我留,取酒置盘飧。
世有斯人欤,岂受车马喧。
悠哉扁榜佳,碑板见渊源。
因之重叹息,老语不敢吞。
相与保初志,春秋燕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