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明皇有象能拜舞,看定禄山瞪目怒。
又不见昭宗有猴能起居,望见全忠奋臂呼。
两朝玩物固丧志,异类报国乃仗义。
天宝大驾蜀道巡,开平初元唐祚倾。
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
尔象尔猴忿且嗔,其面虽兽心则人。
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
君不见明皇有象能拜舞,看定禄山瞪目怒。
又不见昭宗有猴能起居,望见全忠奋臂呼。
两朝玩物固丧志,异类报国乃仗义。
天宝大驾蜀道巡,开平初元唐祚倾。
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
尔象尔猴忿且嗔,其面虽兽心则人。
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明皇有象能拜舞"和"昭宗有猴能起居"的比喻,描绘了唐玄宗沉迷于安禄山的马嵬之变和唐昭宗被朱全忠控制的讽刺场景。诗人指出,两位皇帝因玩物丧志而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导致政权动荡。然而,诗中强调了"异类报国乃仗义",即动物展现出的忠诚与勇敢,如天宝年间马嵬之变中的义兽,以及开平初年的义猴,它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揭示了官僚们的懦弱和无能,与动物的英勇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感慨"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赞美那些在乱世中坚守道义的真正英雄,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值得尊敬。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统治者警醒和对忠勇精神的赞扬。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