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阳禽、北发天山,尺帛为谁长繫。
当年不作关山怨,但爱江南佳丽。秋无际。
拥长汀、银膏玉屑堆光腻。横空如砌。
宛一抹修眉,千行淡墨,欲坠还容曳。
菰米熟,千顷元珠丰脆。何须更寻归计。
丹枫染紫蘋花白,飞舞一江清霁。君莫睇。
君不见、三更月落催哀唳。春光无蒂。
蚤炎焰燔空,狂涛拍岸,羽驾何方税。
问阳禽、北发天山,尺帛为谁长繫。
当年不作关山怨,但爱江南佳丽。秋无际。
拥长汀、银膏玉屑堆光腻。横空如砌。
宛一抹修眉,千行淡墨,欲坠还容曳。
菰米熟,千顷元珠丰脆。何须更寻归计。
丹枫染紫蘋花白,飞舞一江清霁。君莫睇。
君不见、三更月落催哀唳。春光无蒂。
蚤炎焰燔空,狂涛拍岸,羽驾何方税。
这首《摸鱼儿·潇湘大八景词(其三)》是王夫之的作品,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此词以潇湘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阳禽北飞、秋水长汀、丹枫紫蘋等意象,展现了潇湘地区的壮丽风光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问阳禽、北发天山,尺帛为谁长繫",开篇以问句起笔,引发对远方的遐想,阳禽北飞,似乎带走了诗人的情思。"当年不作关山怨,但爱江南佳丽",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江南美景的喜爱,而非对离别或战争的忧虑。
"秋无际。拥长汀、银膏玉屑堆光腻",描绘了秋天湘江水面的晶莹剔透,如同堆积的银膏玉屑,美不胜收。接下来的"横空如砌。宛一抹修眉,千行淡墨,欲坠还容曳",运用比喻,将江面的波光比作女子的修眉和墨色,形象生动。
"菰米熟,千顷元珠丰脆",写的是秋季稻米的丰收,象征着富饶与生机。然而,"何须更寻归计"又透露出诗人对归乡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思考。"丹枫染紫蘋花白,飞舞一江清霁",描绘了秋日丹枫与紫蘋花的绚丽景色,伴随着清朗的江面,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君莫睇。君不见、三更月落催哀唳",以月落哀鸣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春光无蒂。蚤炎焰燔空,狂涛拍岸,羽驾何方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炎炎夏日和狂风巨浪的隐喻,让人感到未来的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潇湘景色为载体,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展现出王夫之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