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甘露寺北轩》
《寄题甘露寺北轩》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ānběixuān
táng /

céngxiàngpéngláigōngxíngběixuānlánkǎnzuìliúqíng
gāokānnònghuán

piǎomiǎowénjìnshēng
tiānjiēhǎiménqiūshuǐyānlóngsuíyuànzhōngshēng

niánhuìzhùxiàngshānsēngshuōxìngmíng

翻译
我曾在仙境蓬莱宫游历,北边的轩窗栏杆特别让我留连。
那里的孤高之地适合吹奏桓伊的笛声,虚无缥缈中仿佛能听到子晋的笙音。
秋天的海门与天相接,水面呈现出深邃的秋水色,傍晚的隋苑笼罩在烟雾中,回荡着悠扬的暮钟声。
将来有一天我会穿着荷叶做的衣服离去,不再向山中的僧人透露我的真实姓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开篇“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两句,蓬莱宫乃仙境之所在,诗人曾经向往并漫步其间,北轩阑槛则是宫殿中的高阁,诗人对此处有特别的留恋之情。这里的“蓬莱宫”和“北轩阑槛”都是借古代传说中仙境的名词,表达诗人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接着,“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高处吹奏着古代贤者桓伊的笛子,声音悠扬而又有些凄凉。这里的“孤高”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而“缥缈宜闻子晋笙”则是说这样的音乐最适合在清幽的环境中聆听,这里的“子晋笙”可能指的是古代乐器或乐曲,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第三句“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天空与大海相连,呈现出一片秋意浓厚的水色,而远处的寺庙在薄雾中显得有些朦胧,钟声也随着暮色渐渐响起。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

最后,“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愿望。这里的“他年”指的是未来的某一年份,而“著荷衣”则是形容穿上简单的衣物,准备远行。而“不向山僧说姓名”意味着诗人希望在某个时候能够隐姓埋名,到深山中与世隔绝,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音乐和未来生活的想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诗意。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示邑庶

游民致身苦无术,坐享太平思从戎。

忽闻边警万里外,披衣起舞摩刀弓。

山邑地僻少英俊,几多呼应生长风。

何况十二郡中众,昔年乡勇未成翁。

吁嗟乎飞刍挽粟绝域远,九重筹策劳深宫,如何动色谈军功。

(0)

与罗公猷

忆旧生新感,茫茫结夙缘。

英儿宁有种,穷路莫须钱。

愧乏神君誉,惭称父母怜。

因思无告者,何处少颠连。

(0)

敬谒房师晓亭夫子并叩见太师母太夫人及二世兄三世兄退而志喜·其一

春深燕寝昼凝香,竟许彭宣拜后堂。

南极婺星临井络,可知爱日正舒长。

(0)

为冀老嘱题·其四

壮怀迟暮复何求,人世沧桑七十秋。

闻道诸孙尽林立,拟将祝寿点牙筹。

(0)

寒月二首·其二

云净星疏露气濡,皎然明月一轮孤。

窗前疑是霜华重,影射梅花半有无。

(0)

墨蟹戏题

草泥郭索遍江干,匡满玄黄菊未残。

把酒持螯秋正好,不应空作画图看。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