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其五》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其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胶西未到吾能说,桑柘禾麻不见春。

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淮月弄舟人。

(0)
注释
胶西:古代地名,这里指某个地方。
桑柘: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桑用于养蚕,柘用于造纸。
禾麻:谷物和麻类作物。
京尘:京城的尘嚣,代指繁华都市生活。
骑马客:京城中的忙碌官员或商人。
淮月:淮河上的月亮,象征宁静与闲适。
弄舟人:在船上摆弄的人,可能指渔夫或者渡船者。
翻译
我还没到胶西就能描述那里的景象,因为那里没有春天的桑柘和禾麻。
我不羡慕京城中骑马的忙碌之人,反而羡慕淮河上悠闲荡舟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属于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不羡慕世俗功名的心态。

"胶西未到吾能说"一句,表现了诗人的自信与预见能力,"胶西"指的是北方边塞之地,这里可能是比喻远离尘嚣的地方。"桑柘禾麻不见春"则描绘了一种萧瑟的春景,没有生机,这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失望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淮月弄舟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倾向。"京尘"指的是繁华但也充满竞争与尔虞的都市生活,而"淮月"则是水乡的宁静夜晚。诗人不羡慕那些在都市中忙碌奔波的人,却对那能在平静的水面上享受明月之美的人感到羡慕。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一种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苏轼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渴望脱离尘嚣,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张对溪之任庐州

我期玄素回天力,何事赤符此日行。

几度为亲焚谏草,百僚忌尔着时名。

莺啼晴树秦烟暮,旌拂庐云曙色明。

若遇超然同志问,为言终不负平生。

(0)

贺狱吏孙东渠母寿

南极星辉莱屿动,北堂萱映海天明。

百年花老秋风冷,千里云孤暮树平。

赤圃生烟回紫气,青鸾传诏下黄城。

题诗增我斑裳恨,几遍停思无限情。

(0)

严介溪相公见示戊午纪年诗次韵四首奉赠·其三

老臣丰度自凝然,夷使趍朝竦望年。

帝札不名多署字,岁星应象或称仙。

膝前款语惊忘食,禁里乘舆讶上天。

知公不忍庖厨意,九野春回是寸田。

(0)

次万思节韵萧芝田二首·其一

屠龙老已知无用,一遇时艰见术精。

淬就戈矛皆吐火,幻成狮象总疑兵。

空中堕语人无迹,地底藏雷贼不惊。

战胜何心邀重赏,由来只欲赌声名。

(0)

题清溪庄三首赠顾副使·其三

地即梁鸿宅,溪连范蠡湖。

霜天荣橘柚,秋水戏鸥凫。

从宦元非巧,名丘亦是愚。

欣君遂始愿,绕屋树枌榆。

(0)

题清溪庄三首赠顾副使·其二

城郭往来久,独怜湖上居。

素封千树橘,白首一床书。

山客秋分蜜,溪氓夜捕鱼。

横金岂不贵,此乐复何如。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