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和州报恩寺唐籍故居也》
《过和州报恩寺唐籍故居也》全文
宋 / 吴龙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昔年此地著书人,诗骨成尘草木深。

突兀眼前僧结屋,塔铃风里替君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zhōubàoēntáng
sòng / lónghàn

niánzhùshūrénshīchéngchéncǎoshēn

yǎnqiánsēngjiélíngfēngjūnyín

翻译
昔日这里曾有读书人
他的诗才如今化作尘土,四周草木茂盛
注释
昔年:过去。
此地:这里。
著书人:写书的人。
诗骨:诗人的才华。
成尘:化为尘土。
草木深:草木繁茂。
突兀:突然出现,高耸。
眼前:眼前所见。
僧:和尚。
结屋:建造房屋。
塔铃:寺庙的塔上的铃铛。
风里:在风中。
替君吟:代替你吟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昔年此地著书人,诗骨成尘草木深"两句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情感。昔日在这个地方写下文字的人,如今已经化作尘土,而他们留下的诗篇如同枯骨,四周长满了草木,显得格外深远,这既是对过去文学生活的怀念,也是对过往时光无情流逝的一种感慨。

"突兀眼前僧结屋,塔铃风里替君吟"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当下所见到的景象。突兀而立的是一座由僧侣修建的房舍,而远处传来的是风中的钟声,这种声音仿佛在为诗人吟唱。这不仅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过往与现实交织的情感,似乎是在用这种超脱尘世的声音来替代自己内心深处的吟咏。

整首诗通过对昔日和当下的对比,以及对自然声响的捕捉,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超然。

作者介绍

吴龙翰
朝代:宋   号:古梅   籍贯:歙县   生辰:1229—?

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吴龙翰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茅斋

从事不从事,养生非养生。

职为尸禄本,官是受恩名。

时态已相失,岁华从自惊。

西斋一卮酒,衰老与谁倾。

(0)

下第作

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钓竿。

岩谷谩劳思雨露,彩云终是逐鹓鸾。

尘迷魏阙身应老,水到吴门叶欲残。

至竟穷途也须达,才能长与世人看。

(0)

留献彭门郭常侍

受得彭门拥信旗,一家将谓免羁离。

到来门馆空归去,羞向交亲说受知。

层构尚无容足地,尺波宁有跃鳞时。

到头忍耻求名是,须向青云觅路岐。

(0)

征人

青楼一别戍金微,力尽秋来破虏围。

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常是到春归。

正怜汉月当空照,不奈胡沙满眼飞。

唯有梦魂南去日,故乡山水路依稀。

(0)

送常大夫赴朔方

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

大汉嫖姚入,乌孙部曲随。

高旌天外驻,寒角月中吹。

归到长安第,花应再满枝。

(0)

郊庙歌辞.武后明堂乐章.皇帝行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