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汴禅师自斲普照石为研以诗见饷为和二首·其二》
《汴禅师自斲普照石为研以诗见饷为和二首·其二》全文
金 / 元好问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

何年埋朽壤,此日睹青天。

古色秋烟重,哀音夜雨悬。

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

佛荫沦空劫,书林结后缘。

禅河一勺水,更拟就师传。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好问创作,是《汴禅师自斲普照石为研以诗见饷为和二首》中的第二首。元好问是中国金末元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富含哲理与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中“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普照石比作经过点化的铅,即使坚硬如铁也能轻易穿透,寓意着普照石的质地非凡,能够超越常物。接下来,“何年埋朽壤,此日睹青天”则描绘了普照石从深埋地下到被发现的转变过程,象征着事物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与升华。

“古色秋烟重,哀音夜雨悬”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普照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韵味与价值。而“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则进一步强调了普照石的珍贵与独特,如同可以切割美玉的宝刀,又如能映照真我而不误认的明镜。

“佛荫沦空劫,书林结后缘”表达了对普照石所蕴含的深厚佛教文化意义的敬仰,以及它在知识与智慧领域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禅河一勺水,更拟就师传”则寄寓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珍贵之物传承下去的愿望,如同从禅河中汲取的一勺清水,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来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普照石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物质上的独特与珍贵,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与哲学思考,体现了元好问对于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

作者介绍

元好问
朝代:金

猜你喜欢

同徐城季明府游重光寺题晃师壁

野寺僧房远,陶潜引客来。

鸟喧残果落,兰败几花开。

真性知无住,微言欲望回。

竹风清磬晚,归策步苍苔。

(0)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其二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

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0)

早秋归

数口飘零身未回,梦魂遥断越王台。

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风解绿杨三署冷,月当银汉四山开。

茫茫归路在何处,砧杵一声心已摧。

(0)

唐乐府十首·其四边军过

城前兵马过,城里人高卧。

官家自供给,畏我田产破。

健儿食肥肉,战马食新谷。

食饱物有馀,所恨无两腹。

草青见军过,草白见军回。

军回人更多,尽系西戎来。

(0)

赠颛顼山人

浩气含真玉片辉,著书精义入玄微。

洛阳紫陌几曾醉,少室白云时一归。

松雪月高唯鹤宿,烟岚秋霁到人稀。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0)

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

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

千里梦归清洛近,三年官罢杜陵秋。

山连绝塞浑无色,水到平沙几处流。

白露黄花岁时晚,不堪霜鬓镜前愁。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