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
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
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
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
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
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
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
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山野景象。"天外纤云尽"写出了天空的高远和寥廓,云彩稀疏,仿佛与世隔绝。"山巅望眼遥"则表达了诗人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的意境,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平淮剪绿野"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淮河两岸的田野比作被精心修剪过的绿色画卷,生动展现了田野的生机盎然。"白塔界晴霄"进一步描绘了远处白塔矗立,与蓝天相接的景象,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的景色和风情与众不同,"客里风光异"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在吟咏诗歌的同时,眼前的壮丽景色让他感到自豪,"吟边物象骄"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美。
然而,诗的最后一句"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却透露出一种人生的感慨,诗人意识到追求功名的未来之事可能并非如眼前美景般轻松愉快,回头望去,不禁感到有些落寞和寂寥。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既有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江帆屡载轻蓑到,船头互衔船尾。
万舶成喧,孤踪向寂,仍觅栏杆来倚。晴暾乍起。
见几个箯舆,一行珠翠。
知是谁家,自惭相遇判荣悴。
前年波暗浪浊,客心惊绝处,今又清水。
鹭点平沙,人团峭堞,才领些些春意。红丝砚洗。
傍三寸苔皮,半枝花泪。可许留题,旧游词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