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谪居三适三首·其一旦起理发》
《谪居三适三首·其一旦起理发》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

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

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

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

少年苦嗜睡,朝谒常匆匆。

爬搔未云足,已困冠巾重。

何异服辕马,沙尘满风騣。

雕鞍响珂月,实与杻械同。

解放不可期,枯柳岂易逢。

谁能书此乐,献与腰金翁。

(0)
注释
安眠:深深的睡眠。
黄宫:明亮的皇宫。
晞:干。
郁郁:茂盛的样子。
清风:清凉的微风。
万窍:万物的孔窍。
嗜睡:过度的嗜好睡眠。
冠巾:头巾。
风騣:马的鬃毛,这里象征旅途劳顿。
杻械:枷锁。
腰金翁:腰间挂着金银的人,指富贵者。
翻译
海洋般的睡眠自然流转,向着明亮的皇宫涌去。
太阳升起,露水还未干,茂盛的松树上覆盖着薄霜。
岁月如梳,陪伴我已久,牙齿稀疏间吹过清风。
这使我耳目一新,万物的气息畅通无阻。
年轻人沉溺于睡眠,早朝总是匆忙赶路。
抓挠不止,却仍觉困倦,头巾沉重仿佛难以承受。
这和驾驭疲惫的马匹有何不同,满身沙尘如同囚犯。
华丽的马鞍在月下响起,其实与枷锁无异。
解脱遥不可及,枯柳般的希望难寻。
谁能写下这份乐趣,赠予腰佩金银的老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清晨起床、梳洗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哲思的诗。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早晨图景:浩瀚的大海在自行其道,朝阳照耀着皇宫;露珠尚未干涸,松树间弥漫着微薄的霜气。老树与诗人久处,稀疏的齿缝中蕴含着清新的风。这样的景致令耳目一新,心灵也变得通透无阻。

然而,诗人的心境并非全是对自然之美的单纯欣赏,他还表达了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在年轻时,人往往苦恼于过多的睡眠,匆忙地迎接每一个早晨;而现在,即便爬上高处也难以得到满足,困顿之感已经如同重压在身。诗中所提到的“服辕马”、“雕鞍响珂月”等意象,则是对自由和束缚的隐喻。解脱与自由似乎遥不可及,就像枯柳难寻。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谁能将这份内心的喜悦通过书写传达给他人呢?“献与腰金翁”一句,既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是对无法完全表达之苦恼的一种抒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早晨的生动画面,更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唐孟方教授三首·其二

禦儿溪北浣征衣,重拂苍苔旧钓矶。

有弟对床思久别,呼儿置酒话迟归。

(0)

夜宿范以善提举云林清远风大作偶成二绝句·其一

猿啼夹涧声逾远,鹤啄荒苔迹更清。

身在千林头上立,忽从脚底白云生。

(0)

井竭

坎蛙晓渴上苔栏,石甃泥浑底欲乾。

焦稼不为箪食计,一瓢饮水亦良难。

(0)

山村示暮春三绝句和韵·其一

怀哉春晚故山薇,冉冉江云日暮低。

为问柳桥看燕舞,何如松岭听猿啼。

(0)

别零陵

零陵讵中邦,道阻五千里。

我以放逐来,本非心乐只。

身止高山巅,忽忽弥半祀。

人情久自亲,况复多可喜。

坐使故乡念,如火沃之水。

罪大不得留,今兹动行李。

昭州虽岭南,流寓盖均耳。

倘未还庭闱,在彼犹在此。

胡然当作离,耿耿殊不已。

物我要兼忘,咄哉从此始。

(0)

伯和见过

参军跋马瘴江滨,一笑相逢意转亲。

偶复面论前日事,恍疑身是隔生人。

风随玉麈倾新盖,暑避冰姿返旧轮。

八桂森森照归路,为君留饮判经旬。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