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屡载轻蓑到,船头互衔船尾。
万舶成喧,孤踪向寂,仍觅栏杆来倚。晴暾乍起。
见几个箯舆,一行珠翠。
知是谁家,自惭相遇判荣悴。
前年波暗浪浊,客心惊绝处,今又清水。
鹭点平沙,人团峭堞,才领些些春意。红丝砚洗。
傍三寸苔皮,半枝花泪。可许留题,旧游词句里。
江帆屡载轻蓑到,船头互衔船尾。
万舶成喧,孤踪向寂,仍觅栏杆来倚。晴暾乍起。
见几个箯舆,一行珠翠。
知是谁家,自惭相遇判荣悴。
前年波暗浪浊,客心惊绝处,今又清水。
鹭点平沙,人团峭堞,才领些些春意。红丝砚洗。
傍三寸苔皮,半枝花泪。可许留题,旧游词句里。
此诗描绘了多次造访滕王阁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首句“江帆屡载轻蓑到”,开篇即以江上帆影与轻蓑为引,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船头互衔船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船只相连的景象,仿佛在水面上编织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万舶成喧,孤踪向寂,仍觅栏杆来倚”,通过对比喧闹与寂静,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晴日初升之时,诗人见到几顶箯舆和一行珠翠,虽未明言何人,却能引发读者对身份的遐想,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前年波暗浪浊,客心惊绝处,今又清水”,这一转折,将时间线拉长,对比去年的波涛汹涌与今年的清澈平静,暗示着世事变迁,人心也随之起伏。鹭鸟点缀于平沙之上,人影映照在峭壁之间,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红丝砚洗,傍三寸苔皮,半枝花泪”,最后几句以红丝砚、苔皮、花泪为喻,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感慨。这不仅是对滕王阁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