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荐士缅遗踪,此日经过马鬣封。
一木势难支大厦,六《屯》祸不及潜龙。
登仙只合同元礼,表墓宁须藉蔡邕。
更有申屠共标格,高风树屋独名佣。
知人荐士缅遗踪,此日经过马鬣封。
一木势难支大厦,六《屯》祸不及潜龙。
登仙只合同元礼,表墓宁须藉蔡邕。
更有申屠共标格,高风树屋独名佣。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湘对郭林宗墓的感慨之作。诗中以“知人荐士缅遗踪”开篇,表达了对郭林宗识人举贤的敬仰之情,通过“此日经过马鬣封”描绘了墓地的景象,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寄托了对先人的怀念。
接着,“一木势难支大厦,六《屯》祸不及潜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郭林宗比作支撑大厦的一根木头,虽力量微薄,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引用《易经》中的“六《屯》”和“潜龙”来象征郭林宗虽身处逆境,但未受牵连,暗含对其人格与命运的赞美。
“登仙只合同元礼,表墓宁须藉蔡邕”则表达了对郭林宗人格的崇敬,将他与古代的贤士相提并论,同时对后世文人蔡邕的赞誉,暗示了郭林宗墓碑的制作可能得到了当时文人的推崇。
最后,“更有申屠共标格,高风树屋独名佣”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郭林宗的高尚品格,将其与申屠(古代一位著名的义士)相提并论,强调其人格的独特魅力,如同在墓旁树立的屋舍,虽为佣人之居,却因主人的名声而独树一帜。
整首诗通过对郭林宗墓的描述,不仅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思,也展现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以及对历史人物贡献的深刻认识。
五老峰,吾不知出於几千万载,貌何古,头何童。
上有一老摩太空,俨然长庚贯当中。
傍有四老何龙钟,彷佛南山之隐翁。
云为衣,天为盖,彭蠡微茫一杯大。
小孤大孤郁相望,五老笑谈如拾芥。
嗟余太仓一稊米,屡向峰前弄烟水。
明日东游登泰山,长挹诸翁碧云里。
营丘云昏朔风急,老蛟堕地作人立。
震雷怒电破杳冥,山鬼野狐皆夜泣。
李侯城南射虎归,手裂生绡吞墨汁。
狂呼袒臂写此图,云雾晦冥元气湿。
回看荒原万枯树,颜色惨澹神尽戢。
乃知妙夺玄化功,庸史如林岂能识。
当时二李如二龙,俊气英声动都邑。
百年灾变不须臾,骥去图存安可絷。
君不见风流人物今已徂,岂特丹青绝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