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李西山古木图》
《题李西山古木图》全文
元 / 宋濂   形式: 古风

营丘云昏朔风急,老蛟堕地作人立。

震雷怒电破杳冥,山鬼野狐皆夜泣。

李侯城南射虎归,手裂生绡吞墨汁。

狂呼袒臂写此图,云雾晦冥元气湿。

回看荒原万枯树,颜色惨澹神尽戢。

乃知妙夺玄化功,庸史如林岂能识。

当时二李如二龙,俊气英声动都邑。

百年灾变不须臾,骥去图存安可絷。

君不见风流人物今已徂,岂特丹青绝代无。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所作,名为《题李西山古木图》。诗中描绘了李西山所绘古木图的壮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

诗开篇以“营丘云昏朔风急”起笔,营造出一种苍茫、肃杀的氛围,接着“老蛟堕地作人立”、“震雷怒电破杳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感和震撼力,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力量与生机的世界。随后,“山鬼野狐皆夜泣”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紧接着,诗人引入了李西山的形象,描述其在城南射虎归来后,手裂生绡,吞墨汁,狂呼袒臂,创作出这幅古木图。这一段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狂放与激情,以及作品完成后对天地间万物的深刻感悟。“云雾晦冥元气湿”、“回看荒原万枯树,颜色惨澹神尽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的细节,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感慨“乃知妙夺玄化功,庸史如林岂能识”,表达了对李西山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和作品往往被忽视或遗忘的命运。通过“当时二李如二龙,俊气英声动都邑”这一对比,强调了李西山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以及其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李西山古木图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艺术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濂作为文学大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宋濂

宋濂
朝代:元   号:潜溪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生辰:1310—1381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猜你喜欢

秋日山居八事·其三洗竹

霜刀顿洗碧琅玕,半亩清阴透胆寒。

为去残枝藏毒虺,端留密叶隐鸣鸾。

荒榛杂揉尤宜剔,直节坚刚岂忍残。

拟倩萧郎挥妙笔,一时收拾画图看。

(0)

陈钦若时寓盘龙作诗寄之因纪吟咏之美

凛凛冰霜嚼齿牙,沈沈清夜咏檐花。

摩云气逸干星斗,落纸词妍带绮霞。

醉扫麝煤奔渴骥,困纡象管引秋蛇。

拟寻红树赓诗社,却日挥戈不许斜。

(0)

答普贤梦石纪梦授观音偈

补陀大土观世音,位超灌顶佛长子。

不取正觉不涅槃,大慈悲等众生界。

以如幻智入我梦,示身为石令我取。

入手光严觉即无,无中度我观音在。

俄而梦石一信通,授我大士栴檀像。

空无定居懒惰久,礼敬供养心常疏。

云何大士与梦石,不付他人惟付我。

譬如良医视患众,各随其病授其药。

空今病处正在懒,是故二彼用同时。

慈力欲我如观音,一身普现一切处。

辩才欲我如梦石,一法圆成一切义。

懒无根蒂当处平,道有萌芽随念长。

仰观仁意乃我愿,敢不再拜而钦承。

惟愿菩萨大慈悲,受我少分之供养。

戒品为香万行花,勇猛为幢坚固座。

愿云定水功德山,慧灯智日清凉月。

所陈妙乐皆法喜,所列珍羞尽禅悦。

一一遍满虚空界,念念出我清净心。

心无所住供亦然,是则名为无尽供。

普愿我等诸佛子,见佛尽作如己想。

而无彼己同异心,乃至梦中亦如是。

虽恒观世间如梦,而能广作诸佛事。

虽常观诸法如幻,而能力转大法轮。

当知如梦如幻法,非眼境界惟智境。

东山说偈梦石纪,见者悉成无上觉。

(0)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九

黄陈五合不劳舂,食罢无营一似慵。

麋鹿往还溪上路,白云开合面前峰。

(0)

送僧游天台·其二

天台五百尊者,受尽秀峰供养。

更引秀峰禅和,费他草鞋拄杖。

初说石梁横空,次誇圣灯明亮。

元来不是好心,只要递相欺诳。

烦公勘破归来,领过不消一状。

(0)

刘世美宅新架诗礼堂莱衣阁来薰台游息轩养心斋以五偈赠之·其五

心惑由多技,养之先欲正。

纷然万化涂,廓尔大圆镜。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