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自厌嚣尘,相携就此君。
清风飘翠色,衣袂有馀芬。
静听数声鸟,閒分半席云。
暮钟催客去,归梦尚氤氲。
正自厌嚣尘,相携就此君。
清风飘翠色,衣袂有馀芬。
静听数声鸟,閒分半席云。
暮钟催客去,归梦尚氤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修竹庵游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首句“正自厌嚣尘”表达了诗人对喧嚣尘世的厌倦,随后“相携就此君”则透露出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这里的“此君”指的是修竹庵,暗示着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接着,“清风飘翠色,衣袂有馀芬”两句,以清风和翠竹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同时“衣袂有馀芬”更是巧妙地将自然之香与人的衣物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接下来,“静听数声鸟,閒分半席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和谐的主题,通过听鸟鸣、分云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平和。
最后,“暮钟催客去,归梦尚氤氲”则在时间的流逝中收束全诗,暮钟的响起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归梦尚氤氲”则暗示着诗人虽然即将离开,但心中仍留有对这次美好体验的回味和憧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万峰深处,忆升平朝市,往来诗侣。
三十余年桑海幻,云梦阴晴难数。
古刹依然,危楼无恙,几度经风雨。
钟声隐隐,赚人多少新句。
此地野鹤蹁跹,閒云自在,何日携筇去。
寂寂蒲团空影外,一片梅花香浦。
展卷题名,凭阑话旧,小作溪山住。
留连佳境,几忘寻棹归路。
如镜平湖,菱洲深处堪归。
绿幕红栏,画船双桨轻飞。
风荷窈窕,映玉人、浅碧罗衣。
一樽花下,重重锦裹香围。素手曾携。
闲来同赏芳菲。昨夜搴帏。容光疑是还非。
鸣琴闲抚,恨朱弦已脱瑶徽。
他年重到,剩吟杨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