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垒西京儒士,魏唐变作文章。
源委祇今安在,萧滩滩水深长。
中垒西京儒士,魏唐变作文章。
源委祇今安在,萧滩滩水深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送刘公求还庐陵兼属张元亨五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中垒西京儒士"起笔,可能是在称赞刘公的学识渊博,如同古代京城的学者。"魏唐变作文章"则暗示刘公的文章风格深受魏晋唐宋等历史时期的影响,富有变化和深度。
接着,诗人提出疑问:"源委祇今安在?"这里的"源委"指的是文章的根源和流变,诗人询问如今这种文风的源头和传统在哪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最后,"萧滩滩水深长"以自然景象作结,比喻刘公的归途虽然遥远,但其精神如萧滩之水,深远而绵长,寓意其人格和学问的深厚底蕴。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刘公才情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思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夷途勿抛控,抛控马多失。
挹水勿极量,极量器多溢。
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
辞臣献颂诗,要垂万世则。
一字堪白首,大书仍深刻。
谁作浯溪图,千里在咫尺。
飞湍如有声,旁汇浸层碧。
巉绝半岩间,髣髴见鸟迹。
不觉加手磨,真恐苔藓没。
国姓前后异,天运古今一。
向来文武才,坐筹或操笔。
种种皆可称,俯仰重叹息。
愿君宝此图,置之丹粉壁。
昔人如可作,想像壮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