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途勿抛控,抛控马多失。
挹水勿极量,极量器多溢。
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
辞臣献颂诗,要垂万世则。
一字堪白首,大书仍深刻。
谁作浯溪图,千里在咫尺。
飞湍如有声,旁汇浸层碧。
巉绝半岩间,髣髴见鸟迹。
不觉加手磨,真恐苔藓没。
国姓前后异,天运古今一。
向来文武才,坐筹或操笔。
种种皆可称,俯仰重叹息。
愿君宝此图,置之丹粉壁。
昔人如可作,想像壮胸臆。
夷途勿抛控,抛控马多失。
挹水勿极量,极量器多溢。
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
辞臣献颂诗,要垂万世则。
一字堪白首,大书仍深刻。
谁作浯溪图,千里在咫尺。
飞湍如有声,旁汇浸层碧。
巉绝半岩间,髣髴见鸟迹。
不觉加手磨,真恐苔藓没。
国姓前后异,天运古今一。
向来文武才,坐筹或操笔。
种种皆可称,俯仰重叹息。
愿君宝此图,置之丹粉壁。
昔人如可作,想像壮胸臆。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止所作的《浯溪图》,诗人通过对浯溪图的描绘和历史感慨,展现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敬仰与对书法艺术的赞叹。首句“夷途勿抛控,抛控马多失”寓言般地提醒人们做事不宜过度,接着以“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暗指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深沉思考。
诗人对辞臣献颂诗中的文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一字一句都蕴含深远意义,甚至可能耗费一生去研习。“谁作浯溪图,千里在咫尺”赞美了图中山水的生动传神,仿佛能将千里江山尽收眼底。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飞湍、碧波和岩间鸟迹,展现出画面的生动与细节。
诗人感叹时光流转,国家姓氏虽有更迭,但天道运行始终如一,文武之才在历史长河中各展所长。“向来文武才,坐筹或操笔”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而“种种皆可称,俯仰重叹息”则流露出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最后,诗人希望他人珍视这幅图,将其挂在显眼之处,让古人风采得以永存,激发后人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释德止对历史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群鹤翩翻各冲举,目送灵真将出世。
世人臣滓满豪端,正坐尸居带馀气。
纷纷聚讼闹如沸,逸少华阳俱可置。
君谟老眼有微言,指出隋贤参楷隶。
隶楷相参转出奇,谁将此意试求之。
学书聊取记姓名,平生欹正任自为。
焦岩苍苍隐云水,上皇樵人呼不起。
留待丹徒陈善馀,辨證横山殊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