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九十日,火气流郊郛。
空山渴虎兕,涸泥困龙鱼。
农事固骚屑,令人但长吁。
渺思真宰意,反复竟何如。
去岁百川溢,园田变江湖。
南民遂乏食,十九弃路衢。
那闻今秋旱,性命当无馀。
祀龙稽往法,击鼓烦群巫。
殷殷百里雷,奋自东南隅。
阴云随电合,密雨应时须。
驰驱苍黄际,惨淡气色苏。
登楼注远目,百忧聊涤除。
银浪彻平地,玉绳迷太虚。
日月洗尘坌,山川改焦枯。
法宫朝大舜,冠佩皆鸿儒。
况当礼乐新,百灵共持扶。
和气自兹肇,风雨安敢逾。
欲传千岁音,咏言愧蘼芜。
不雨九十日,火气流郊郛。
空山渴虎兕,涸泥困龙鱼。
农事固骚屑,令人但长吁。
渺思真宰意,反复竟何如。
去岁百川溢,园田变江湖。
南民遂乏食,十九弃路衢。
那闻今秋旱,性命当无馀。
祀龙稽往法,击鼓烦群巫。
殷殷百里雷,奋自东南隅。
阴云随电合,密雨应时须。
驰驱苍黄际,惨淡气色苏。
登楼注远目,百忧聊涤除。
银浪彻平地,玉绳迷太虚。
日月洗尘坌,山川改焦枯。
法宫朝大舜,冠佩皆鸿儒。
况当礼乐新,百灵共持扶。
和气自兹肇,风雨安敢逾。
欲传千岁音,咏言愧蘼芜。
这首诗《观雨》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开篇“不雨九十日,火气流郊郛”,描述了连续九十多天未下雨,大地被热气笼罩,郊外仿佛被火焰包围的情景。接着“空山渴虎兕,涸泥困龙鱼”进一步渲染了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山中老虎和犀牛因缺水而干渴,泥泞中困住了龙和鱼,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干旱的残酷。
“农事固骚屑,令人但长吁”点明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令人心生叹息。诗人接着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渺思真宰意,反复竟何如”,思考着自然界的运作规律,以及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去岁百川溢,园田变江湖”回忆去年洪水泛滥,田园变为湖泊的情景,与当前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南民遂乏食,十九弃路衢”描述了去年洪水导致粮食短缺,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的悲惨景象。
“那闻今秋旱,性命当无馀”预示今年秋季的干旱,让人生出对生命安全的担忧。“祀龙稽往法,击鼓烦群巫”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祭祀祈求降雨的虔诚愿望。“殷殷百里雷,奋自东南隅”描绘了雷声轰鸣,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阴云随电合,密雨应时须”描述了乌云聚集,电闪雷鸣后,及时的大雨倾盆而下。“驰驱苍黄际,惨淡气色苏”表现了雨水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登楼注远目,百忧聊涤除”诗人登高远眺,心中的忧虑得以暂时缓解。
“银浪彻平地,玉绳迷太虚”描绘了雨水覆盖大地,如同银色的波浪,天空中的星辰在雨中若隐若现。“日月洗尘坌,山川改焦枯”形容雨水洗净了尘埃,山川恢复了生机。“法宫朝大舜,冠佩皆鸿儒”象征着国家的治理如同古代圣君大舜,文官们才华横溢。“况当礼乐新,百灵共持扶”表达了对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期待。
最后“和气自兹肇,风雨安敢逾”强调了和谐之气的开始,风雨不敢违背自然规律。“欲传千岁音,咏言愧蘼芜”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喜悦与希望传承下去,但又谦逊地表示自己难以表达得恰如其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美好愿景。
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但恐筋力尽,敢惮将军遇。
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
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
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
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
不如无手足,得见齿发暮。
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