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甘露寺》
《题甘露寺》全文
唐 / 曹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

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

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

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0)
注释
香门:寺庙大门,可能指佛教寺庙。
巨垒:形容堡垒巨大,可能指军事要塞。
北固:地名,指北固山。
峭:形容山势陡峭。
西僧:指从西方来的僧人,可能指佛教徒。
天垂无际海:形容天空和海洋连成一片。
云白久晴峰:久雨后晴朗的天空下,山峰上的白云特别洁白。
旦暮:早晚。
然灯:点燃灯火。
振蛰龙:比喻海浪中的波涛像龙在振翅。
翻译
寺庙大门连接着巨大的堡垒,号角声中穿插着清脆的钟声。
北固山多么陡峭,许多西行的僧人在这里相遇。
天空仿佛与无边的大海相连,白云在久雨初晴的山峰上显得格外洁白。
日出日落时分,寺庙外的灯火之外,海浪中似乎有蛰伏的龙在振翅欲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教寺庙景象,通过对建筑、自然环境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神圣的空间。诗中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如“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等,将读者带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首两句,“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通过对寺庙建筑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香门”指的是寺庙的大门,这里“接巨垒”,形象地表达了寺庙雄伟壮观的特点。紧接着,“画角间清钟”则是对佛教仪式中常见的钟声进行描绘,通过“画角”一词,增添了一份精致与静谧。

接下来的两句,“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北固一何峭”可能是在形容寺庙所处的地势险要,而“西僧多此逢”则是说很多来自西域的僧侣在这个地方修行或朝拜,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交汇点,也是一个宗教文化交流的场所。

中间两句,“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展现了一个辽阔而壮丽的自然景观。“天垂无际海”是对广阔天空与海洋的描绘,而“云白久晴峰”则突出了山峰在晴朗天气下的宁静与纯净,给人一种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的感觉。

最后两句,“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旦暮然灯外”可能是在描绘寺庙中僧侣晨昏定省时的宁静场景,而“涛头振蛰龙”则是对水流声响和山石间隐藏的生机进行的隐喻,通过这种动态而又神秘的描写,强化了诗歌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美,也反映出佛教文化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影响,是一首集宁静、肃穆与壮丽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曹松

曹松
朝代:唐   字:梦徵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生辰:828——903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猜你喜欢

送张玉溪院中四咏·其一小山

垒筑当年事,崔嵬俨作山。

漫言三岛胜,同峙两仪间。

松屿春云合,萝庭夜月閒。

知公登览际,逸兴邈尘寰。

(0)

宋樗庵李鹤峰同一斋过访次前韵四首·其四

天际凉风急,庭前秋色深。

触怀若有累,静玩夫何心。

鱼跃频依藻,鹤鸣方在阴。

白驹歌皎皎,我欲絷中林。

(0)

和郭杏冈别业八首·其二

闻说东庄好,居然远世纷。

短筇行引鹤,颓石坐看云。

邻父时遗酒,山僧解乞文。

秪缘幽意狎,鱼鸟亦欣欣。

(0)

春日漫兴用前韵十二首·其八

节物随时变,浮云任此心。

花香捲幔入,草色闭门深。

感事空弹铗,怀贤每正襟。

留连未归去,斜日度轻阴。

(0)

春日漫兴用前韵十二首·其三

自任清真态,难同木石居。

花浓阴照砌,草细浅笼渠。

正是蚕眠候,相将麦熟初。

城南闻更好,欲向涤尘裾。

(0)

过梅岭

归途忽何乡,绝巘弭飞盖。

梅关兹复登,浩荡豁眼界。

峰峦出奇姿,竹木露新态。

景物非有增,自与人意会。

山僧设茗供,顾我喜健在。

瘴地已脱迹,颇觉肝胆快。

乡心逐归云,逸兴轶尘壒。

矫首望故庐,目极飞鸟外。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