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咫尺有千山,欲问紫姑应已还。
人似常娥来陌上,灯如明月在云间。
车头小女双垂髻,帘里新妆一破颜。
却下玉梯鸡已唱,谩言齐客解偷关。
康庄咫尺有千山,欲问紫姑应已还。
人似常娥来陌上,灯如明月在云间。
车头小女双垂髻,帘里新妆一破颜。
却下玉梯鸡已唱,谩言齐客解偷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出行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康庄大道近在咫尺,却被连绵的千山环绕的景象。他想要询问紫姑(古代传说中的仙姑)是否已经归来,暗示着一种神秘与期待的氛围。
诗人接着将人的形象比作常娥(嫦娥,月亮女神),在月光下漫步于田间小路,灯光明亮如同天上的明月,悬挂在云端之间,营造出宁静而梦幻的画面。车上的少女梳着两个小辫子,帘后的新妆初现,透出青春的活力和羞涩。
最后一句写到,诗人已经下了马车,听到鸡鸣声响起,暗示黎明将近。他自嘲地说起,那些善于夜行的齐地客人虽然擅长翻越关卡,但在这样的清晨,他们的技艺也显得徒劳无用。整首诗通过诗意的描绘和自我调侃,展现了诗人对月夜出行的独特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微妙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