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永遇乐(其二)》。诗中通过对灯舫、星月、春景等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官军围攻和个人愁苦情绪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战乱与个人的哀伤感受。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战争中仍不失诗意的景象,战乱中的夜晚,灯光和繁星映照着河岸,而官兵正在包围之中,明亮的月亮与短暂的花朵都无法掩盖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这里诗人通过对水面和山势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哀愁,就像连绵不绝的夜雨一样难以排遣。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这几句回忆起过去那美好的时光,那些美好时刻和朋友们的聚会,如今都已成为了记忆。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诗人表达了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以及在元宵之夜,只能在小庙中观赏灯会,与过去的美好时光相比,现在的一切都似乎只增添了更多的哀愁。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这几句通过对寒冷果实、衣袖和时间流逝的描写,再次强调了时光易逝,个人无力回天的情感,以及诗人对往昔美好语言(如《虞兮》这类古代诗歌)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战乱、春节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局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