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寝文书静,春寒物候迟。
满庭犹宿草,何日且黄鹂。
云远三华树,江深二女祠。
不须添细雨,愁绪已如丝。
燕寝文书静,春寒物候迟。
满庭犹宿草,何日且黄鹂。
云远三华树,江深二女祠。
不须添细雨,愁绪已如丝。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春寒》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愁绪的春日景象。首句“燕寝文书静”暗示了书房内宁静,可能是作者独自研读或写作,春寒使得周围环境更加寂静。次句“春寒物候迟”点出春天来得较迟,气候尚带寒意。
“满庭犹宿草”进一步描绘庭院内,冬日残留的枯草尚未完全消融,显示出季节的转换还在进行中。诗人期待着“何日且黄鹂”,即黄鹂鸟的到来,它们的鸣叫通常预示着春天的真正来临。
接下来,“云远三华树”描绘远处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旷之感。“江深二女祠”则引入了神话传说,江边的女神祠宇,使得诗歌增添了神秘与诗意。
最后两句“不须添细雨,愁绪已如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即使没有细雨的渲染,他内心的愁绪已经如同丝线般绵长,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寒时节的景色,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城中车马多如云,林下相逢无一人。
城中甲第十万户,林下草堂空四邻。
胡为奔走上城市,归来两袖飞黄尘。
高堂素壁忽见画,使我顿觉清心神。
何时此地一相就,坐席甘与渔樵分。
借君清涧濯双足,借君松枝悬角巾。
更须长揖谢轩冕,相期岁晚终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