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山中茗具幽,自应题品属名流。
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
锥不入尖抟土密,鬼难施巧织筠稠。
若穷衣钵传来处,直自销金象九州。
著眼山中茗具幽,自应题品属名流。
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
锥不入尖抟土密,鬼难施巧织筠稠。
若穷衣钵传来处,直自销金象九州。
此诗《追次王友石中舍竹茶炉韵》由明代诗人莫止所作,通过对竹茶炉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著眼山中茗具幽”,以“山中茗具”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氛围,暗示了竹茶炉所处环境的自然与和谐。接着,“自应题品属名流”一句,点明了竹茶炉不仅仅是日常用品,更是一种品味高雅、适合文人雅士使用的器具,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
“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竹茶炉置于时间长河之中,历经无数岁月的考验,依然坚韧不拔,仿佛在秋日里穿透清风,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品质。这里不仅赞美了竹茶炉的材质与工艺,也暗含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颂扬。
“锥不入尖抟土密,鬼难施巧织筠稠”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竹茶炉制作工艺的精妙与复杂。无论是坚硬如铁的锥子难以穿透其尖端,还是鬼神难以施展巧技编织其纹理,都形象地表现了竹茶炉的坚固与精细,同时也隐喻了匠人技艺的高超。
最后,“若穷衣钵传来处,直自销金象九州”两句,表达了对竹茶炉历史传承的重视与敬仰。诗句意指追溯竹茶炉的起源与演变,它不仅承载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其价值超越地域,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茶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还蕴含了对自然、技艺、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
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