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禅定之境,诗人在空寂的山中寻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宁静。"虚谷迢遥野鸟声"一句,通过远处回荡的野鸟鸣叫,烘托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的"禅室从来尘外赏"表明诗人在这座山寺中找到了超越世俗纷扰的心灵享受。"香台岂是世中情"则强调了这种精神体验的纯粹性,不染尘世的情感牵绊。
接下来的两句"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描写了山寺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心境的开阔。这里的"东岭"和"南湖"都是虚指,其实是用来烘托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境界的珍视,并非轻易以凡俗的荣华代替。这里的"巢由"指的是隐逸之士,"萝薜"和"簪缨"都是世间的繁文细节,象征着功名利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向往。
一邑临襄汉,青衫正少年。
二毛侵鬓发,披雾始窥天。
三接龙光远,瞳眬白日边。
四门方杂沓,羔雁贲林泉。
五斗安微禄,虽贫志浩然。
六韬聊自试,有策佐平燕。
七札穿强弩,诸君必凯旋。
八荒驰贡篚,恩旨罢戈鋋。
九九期君用,惭非命世贤。
十官何敢望,於此卜归田。
去岁复今日,清槐系扁舟。
手携筇竹杖,朝上龟山头。
百川合为一,浩渺蟠天流。
徙倚弄佳音,啸歌怀旧邱。
京都偶为客,岁月复临秋。
蓬转近千里,星回将一周。
酷暑虽暂解,余威难速收。
金火两相搏,火壮金欲流。
恐有郁蒸陈,当代作戈矛。
且当事纨扇,未可窥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