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如坚城尾如纛,抬头扬尾睛光烛。
天风从拥出长林,一声高吼摇山谷。
猛虎食人不食鹿,居人户户编毛竹。
竹如利刃列成城,一跳曾经洞虎腹。
县官昨日吏胥来,坐向床头索酒肉。
称言今岁纳粮难,官止收钱不收粟。
举目周瞻四壁空,两岁婴儿难卖鬻。
丈夫被吏牵见官,妻儿坐向穷檐哭。
头如坚城尾如纛,抬头扬尾睛光烛。
天风从拥出长林,一声高吼摇山谷。
猛虎食人不食鹿,居人户户编毛竹。
竹如利刃列成城,一跳曾经洞虎腹。
县官昨日吏胥来,坐向床头索酒肉。
称言今岁纳粮难,官止收钱不收粟。
举目周瞻四壁空,两岁婴儿难卖鬻。
丈夫被吏牵见官,妻儿坐向穷檐哭。
这首《猛虎行》由清代诗人戴梓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猛虎的勇猛与人类的脆弱,以及官府苛政对百姓生活的沉重压迫。
首句“头如坚城尾如纛”以“坚城”和“纛”(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大旗)形象地描绘了猛虎的威猛形象,暗示其不可侵犯的力量。接着“抬头扬尾睛光烛”进一步强调了猛虎的眼神锐利,仿佛能照亮四周,展现出其内在的凶悍与力量。
“天风从拥出长林,一声高吼摇山谷”则通过自然界的响应,如“天风”和“山谷”的震动,来衬托猛虎的吼声之震撼,表现出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猛虎食人不食鹿,居人户户编毛竹”这一句对比了猛虎的食性与人类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弱小与无助。同时,“竹如利刃列成城”将竹子比作锋利的城墙,象征着人类为了生存而构建的防御体系,但这种防御在面对猛虎这样的自然力量时显得无力。
“一跳曾经洞虎腹”则描述了猛虎的行动力与破坏力,即使是最坚固的防御也无法抵挡其一击之力。
接下来部分转而描写官府的苛政对百姓的影响。“县官昨日吏胥来,坐向床头索酒肉”表现了官府官员的贪婪与不公,他们利用权力向百姓索取财物,不顾百姓的生死。
“称言今岁纳粮难,官止收钱不收粟”揭示了官府只收货币而不收粮食的政策,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他们难以维持生计。
“举目周瞻四壁空,两岁婴儿难卖鬻”描绘了百姓生活贫困至极的场景,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
“丈夫被吏牵见官,妻儿坐向穷檐哭”则直接展示了官府压迫下百姓的悲惨命运,丈夫被迫面对官吏,妻子和孩子只能在破败的屋檐下哭泣,表达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
整体而言,《猛虎行》不仅通过猛虎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强大与美丽,更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与压迫,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与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帘卷曲栏独倚。江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
扑漉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兰切膏凝,柳沟燧落,光景乍新。
正石坛人静,风清绮陌,朱筵灯闹,雨压香尘。
不似潘郎花作县,且管勾江山当主人。
看承处,有帘犀透月,蜡凤烧云。
裴回五花泉上,问谁解攻打愁城。
算人生行乐,不须富贵,官居游适,必就高明。
山寺归来簪花笑,笑老去犹能强作春。
无限事,愿长开醉眼,饱看升平。
平生爱明月,夜坐长忘眠。
每见冰轮上,两足先跰跹。
清赏意未足,常恐云油然。
老来有馀兴,犹不减少年。
今岁值秋半,一醉拟流连。
无何山雨来,不见觚棱圆。
尚意闰馀夕,百分棹觥船。
居然遂此愿,使我喜欲颠。
引满对清影,席地仍幕天。
岂知贤伯仲,亦爱此婵娟。
与我嗜好同,清夜耸诗肩。
此景已买断,初不用一钱。
况复有佳句,还与月争妍。
愧我无好语,滥继联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