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又逢初度日,聪明那及少年时。
高堂锡福凭黄发,同气增光有白眉。
官久只馀金作带,酒醇何用玉为卮。
竹林胜赏须重觅,已幸新民似旧黎。
五十又逢初度日,聪明那及少年时。
高堂锡福凭黄发,同气增光有白眉。
官久只馀金作带,酒醇何用玉为卮。
竹林胜赏须重觅,已幸新民似旧黎。
此诗《依韵奉答西阜叔父》由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通过诗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五十又逢初度日,聪明那及少年时”,诗人以自己年届半百,再次迎来生日为契机,感叹岁月流转,青春不再,聪明才智也难以与年轻时相比。这里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颔联“高堂锡福凭黄发,同气增光有白眉”,诗人转而赞美长辈的福泽与家族的和谐。高堂指的是父母,黄发象征着长寿,白眉则寓意家族的荣耀与兴旺。这两句表达了对长辈健康长寿、家族和睦的祝愿。
颈联“官久只余金作带,酒醇何用玉为卮”,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官场生涯长久,但仅剩金银作为身外之物,而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富足。同时,他以酒为例,说明了物质的奢华并非生活的全部,真正的乐趣在于与亲友共享的简单时光。
尾联“竹林胜赏须重觅,已幸新民似旧黎”,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再次寻得像竹林般清幽雅致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新气象的期待,如同百姓生活回到过去那种淳朴和谐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长辈的尊敬、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仲夏月食月半缺,仲冬月食食之既。
皇皇下民,亦孔之悸。烨烨其魄,有物薄之。
彼盈而微,实度之宜。
今此下民,孰使告尔灾,嗟嗟亦悸孔哀。
有烈其风,自伊天阻。云旗载扬,朦瞽奏鼓。
率彼下土,诉于帝所。诉于帝所,光复于天。
光复于天,其明罔愆,照临尔下民。
去年得归离江州,七日遂登黄鹤楼。
南风捲江浩呼汹,豗轰欲翻鹦鹉洲。
七泽莽昧不入眼,孤舟屈曲襄河转。
数月巳掷檀家湖,梦飞每到羊公岘。
岘脚山南东道楼,秦川公子醉悲秋。
槛边斑竹古犹活,云石寂寞苍梧愁。
重华驭遥不可叫,白沙黑猿疏树幽。
看图彷佛曾游处,素壁青天汉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