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切膏凝,柳沟燧落,光景乍新。
正石坛人静,风清绮陌,朱筵灯闹,雨压香尘。
不似潘郎花作县,且管勾江山当主人。
看承处,有帘犀透月,蜡凤烧云。
裴回五花泉上,问谁解攻打愁城。
算人生行乐,不须富贵,官居游适,必就高明。
山寺归来簪花笑,笑老去犹能强作春。
无限事,愿长开醉眼,饱看升平。
兰切膏凝,柳沟燧落,光景乍新。
正石坛人静,风清绮陌,朱筵灯闹,雨压香尘。
不似潘郎花作县,且管勾江山当主人。
看承处,有帘犀透月,蜡凤烧云。
裴回五花泉上,问谁解攻打愁城。
算人生行乐,不须富贵,官居游适,必就高明。
山寺归来簪花笑,笑老去犹能强作春。
无限事,愿长开醉眼,饱看升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兰切膏凝,柳沟燧落,光景乍新。" 这几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兰花和柳絮在春风中摇曳,阳光透过树梢洒落,一切景物都显得新鲜而明媚。
接下来的"正石坛人静,风清绮陌,朱筵灯闹,雨压香尘。"则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庭院情境,人们在和风中享受着春日的宁静与安逸,红色的窗棂映衬出温馨的光线,细雨压抑下来的花香。
"不似潘郎花作县,且管勾江山当主人。"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不愿受制于繁文缛节,而是希望像潘郎(古代隐逸之士)一样,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和自然。
下半首则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看承处,有帘犀透月,蜡凤烧云。裴回五花泉上,问谁解攻打愁城。算人生行乐,不须富贵,官居游适,必就高明。山寺归来簪花笑,笑老去犹能强作春。无限事,愿长开醉眼,饱看升平。" 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以及对岁月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便是在老去时,也能从中寻找快乐,继续品味生活的每一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个人抒发,展现了一个对自然有着深切感受,对生活持有一种超脱与乐观态度的人的内心世界。
野照芜城夕。送远目、云水苍茫不极。
琼蕊音遥,青楼梦杳,玉钩人寂。
何处认隋宫、见衰草寒烟堆积。攒一片、伤心碧。
听柳外哀蝉,风高响滞,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
今昔。可胜悽恻。莫重问、锦帆消息。
竹西歌吹,淮南笙鹤,尽成陈迹。
转眼又西风,辞巢越燕还如客。落叶千重萧槭。
万事总销沉,唯有清江皓月,曾照昔人颜色。
自钟期死后碎瑶琴,古调向人难。
正张华石上,苏公泉侧,泪血斑斓。
打叠移宫换羽,袖手且盘桓。
谁在东江市,霹雳重弹。
最苦长门秋怨,可为予改操,白雪幽兰。
奈无端五岳,膈上心间闻。
但从来、读骚饮酒,问傍人、此意不相关。
祇博得万山俱响,风急云翻。
二月才遇半。早庭前、老梅舒绿,落英零乱。
取次玉兰应渐放,昨岁君家曾见。
又今日、隔城来唤。
一片花光檐际白,似天池、万朵莲初绽。
直开上,凌霄干。主人倚树还三叹。
叹今宵、有花无月,□□□□。
少顷碧空飞玉兔,倍映琼花光烂。
真快意、倾杯无算。
更嘱他时频贳酒,待阑开、芍药还来看。
只可惜、年光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