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照芜城夕。送远目、云水苍茫不极。
琼蕊音遥,青楼梦杳,玉钩人寂。
何处认隋宫、见衰草寒烟堆积。攒一片、伤心碧。
听柳外哀蝉,风高响滞,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
今昔。可胜悽恻。莫重问、锦帆消息。
竹西歌吹,淮南笙鹤,尽成陈迹。
转眼又西风,辞巢越燕还如客。落叶千重萧槭。
万事总销沉,唯有清江皓月,曾照昔人颜色。
野照芜城夕。送远目、云水苍茫不极。
琼蕊音遥,青楼梦杳,玉钩人寂。
何处认隋宫、见衰草寒烟堆积。攒一片、伤心碧。
听柳外哀蝉,风高响滞,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
今昔。可胜悽恻。莫重问、锦帆消息。
竹西歌吹,淮南笙鹤,尽成陈迹。
转眼又西风,辞巢越燕还如客。落叶千重萧槭。
万事总销沉,唯有清江皓月,曾照昔人颜色。
这首《画屏秋色·芜城秋感》由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描绘了芜城秋日的凄凉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感。
开篇“野照芜城夕”,以夕阳映照荒芜之城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送远目、云水苍茫不极”一句,通过视觉的延伸,将读者带入无尽的远方,云水苍茫,暗示着情感的深远和不可触及。
“琼蕊音遥,青楼梦杳,玉钩人寂”三句,运用象征手法,琼蕊代表美好的事物,青楼暗指繁华的生活,玉钩比喻孤独的女子,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表达了美好与孤独、繁华与寂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何处认隋宫、见衰草寒烟堆积”两句,将思绪拉回历史,隋宫的遗迹在衰草与寒烟中显得格外凄凉,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
“攒一片、伤心碧”中的“伤心碧”形象地描绘了碧绿的草地上积聚着的悲伤情绪,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听柳外哀蝉,风高响滞,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几句,通过哀蝉的鸣叫,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兴衰联系起来,蝉声无力,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哀愁与无奈。
“今昔。可胜悽恻。莫重问、锦帆消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锦帆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如今却只能成为回忆。
“竹西歌吹,淮南笙鹤,尽成陈迹”几句,通过历史上的繁华场景如今只剩下了遗迹,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转眼又西风,辞巢越燕还如客”以燕子离开巢穴,如同过客般离去,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
最后,“落叶千重萧槭。万事总销沉,唯有清江皓月,曾照昔人颜色”以落叶的萧瑟和清江皓月的永恒,对比出世间万物的短暂与变化,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词通过对芜城秋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情感深沉,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