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全文
唐 / 孟浩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ínzhōnggǎnqiūyuǎnshàngrén
táng / mènghàorán

qiūchángsānjìng

běifēiyuàndōnglín怀huáishī

huángjīnránguìjìnzhuàngzhìzhúniánshuāi

liángfēngzhìwénchándànbēi

注释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
语出《晋书·谢鲲传》。
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这里喻处境窘困。
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注释2

1、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

翻译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译文

我常常愿隐居小丘醉卧林泉,

想回到旧的家园又苦于无钱。

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愿,

我怀念的是东林寺高僧名远。

长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销金,

壮志逐年衰退事业与我无缘。

日色已晚阵阵凉风轻轻拂面,

听到秋蝉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恋。"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田园,但现实中的物质匮乏使这一愿望无法实现。"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向往和对老师的思念,这里的“东林”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或是他心中理想的归宿之地。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金般的桂花已经不再芬芳,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壮志未酬,岁月匆匆,壮年时的热情和抱负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退。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则是诗人在秋天的凉风中听到蝉鸣声,更增添了他的哀愁。蝉鸣往往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流逝,这里的蝉鸣似乎加深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以及面对现实无法实现归隐理想时的心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深沉怀念和淡淡哀愁的秋天之作。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朝代:唐   字:浩然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辰:689-740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猜你喜欢

春雪用韩文公韵

闰月何多雪,閒居每一谣。

剩寒欺乍暖,暴积继前消。

任使山增势,休令竹折腰。

花拘将艳蕊,柳抑半青条。

鸟食迷原野,人踪减市桥。

玲珑疏树映,宛转小风摇。

冷过听莺日,晴思堕马朝。

藉冰衣免污,伏枕梦犹飘。

清绝怜披氅,风流忆舞绡。

却须暄节健,宜瑞不宜饶。

(0)

小园即事

过雨东园暮,畦蔬架已瓜。

分甘到僮仆,沾润与邻家。

学圃非吾事,忧时且岁华。

有怀成独坐,欹侧岸乌纱。

(0)

忆节庵弟

湖阁风多水弄纹,倚阑趁晚看鸥群。

何人日日携清酝,留与栖云试一醺。

(0)

山斋偶成·其二

静处沉思动处机,乾坤落落壮心违。

谁能与物原无竞,我拙谋身自觉非。

半榻青山吟梦远,一灯残雨故人稀。

床头剩得馀樽在,夜起呼童煮蕨薇。

(0)

还京朝见作

杪秋公出季冬还,昼夜驰驱鞍马间。

喜脱风尘依凤阙,欣瞻日月近龙颜。

朝参名忝金闺籍,拜舞身联玉笋班。

俯仰自惭无寸补,但歌天保祝南山。

(0)

陪黎同寅游大德宫

初上仙台已出尘,登楼更仰玉皇尊。

平临斗极瞻三殿,俯瞰寰区见九门。

晴雪欲移山入闼,祥云起捧日当轩。

丹方有诀无人问,高士来邀共举樽。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