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中,觉布被,微凉淅淅。
纸窗未启,早见晴光窥隙。
却原来、西风一夜吹空碧。
花草悦新秋,总净叶柔枝欢适。
切切吟虫,吟而清而不激。
有感慨之人,无语当阶立。深惜。
盈阶秋意,染绛匀黄,供人鉴赏,博个少年相识。
谁知道,已把壮时虚掷。
如今老大,才和秋海棠,一般装饰。
只有霜深,那时枫叶,知他踪迹。
多少闲愁,除酒难消得。
小屏中,觉布被,微凉淅淅。
纸窗未启,早见晴光窥隙。
却原来、西风一夜吹空碧。
花草悦新秋,总净叶柔枝欢适。
切切吟虫,吟而清而不激。
有感慨之人,无语当阶立。深惜。
盈阶秋意,染绛匀黄,供人鉴赏,博个少年相识。
谁知道,已把壮时虚掷。
如今老大,才和秋海棠,一般装饰。
只有霜深,那时枫叶,知他踪迹。
多少闲愁,除酒难消得。
这首《白苎·赠阶前老少年》由清代诗人陈世祥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哀叹。
首先,诗中的“小屏中,觉布被,微凉淅淅”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清晨,微凉的空气透过薄薄的布被,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纸窗未启,早见晴光窥隙”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阳光在未开启的窗户缝隙中悄悄探入,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却原来、西风一夜吹空碧”,一句轻描淡写间,将夜晚至清晨的转变描绘得生动形象,西风一夜之间将天空吹得一片澄碧,引出下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花草悦新秋,总净叶柔枝欢适”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花草在新秋的沐浴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叶片与枝条在柔和的光线中展现出一种欢愉的姿态。
“切切吟虫,吟而清而不激”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音与情感相联系,秋虫的低吟虽清脆但并不激烈,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平静与深沉。“有感慨之人,无语当阶立”则通过一个孤独站立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深惜。盈阶秋意,染绛匀黄,供人鉴赏,博个少年相识”表达了诗人对秋意的深深珍惜,认为这满阶的秋色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不仅可供人们欣赏,还能让年少的朋友们感受到季节的魅力。“谁知道,已把壮时虚掷。如今老大,才和秋海棠,一般装饰”则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反思,感叹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已被岁月遗忘,如今只能与秋海棠相似,以一种装饰的角色存在。
最后,“只有霜深,那时枫叶,知他踪迹。多少闲愁,除酒难消得”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使在寒冷的霜降之后,也只有枫叶能见证他的存在,而那些无法排遣的闲愁,唯有借酒浇愁。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烟月杭州。记徐卓当年,诗酒风流。
水市露井,桂桨莲舟。老铁吹裂龙湫。
奈十年一梦,断桥上、落叶飕飕。
恨年来,只无情皓月,犹挂湖头。
王郎清歌绝妙,邀白发词人,同下长洲。
瑟瑟丹枫,濛濛白雁,秣陵总不宜秋。
叹龙峰归后,人去远、烟缆难留。漫登楼。
数枝残菊,还替人愁。
湖帆浦笛,是吾家远阁,阑干间物。
下嵌老梅铺铁藓,点缀池塘峭壁。
八载难归,百端横集,往事成鸿雪。
长安辇上,知他若个豪杰。
喜汝径办归装,买扬州小妇,趁春潮发。
夜火羌村宵梦稳,笑问烛因谁灭。
我在街南,何时相对,诉盈颠华发。
更阑吟罢,明明此意如月。
夔门蜀栈,是史家粉本,先生所独。
更有孙樵雄且健,暗里汉书能覆。
二老纵横,两篇记序,并逐中原鹿。
古文奇字,他人恐不能读。
直可抵突曾王,激昂韩柳,揖欧阳永叔。
我与浯溪曾有约,采入文抄篇幅。
细写千行,高吟百遍,音响崩崖屋。
遇当佳处,浇之苦茗芳菊。
淇水潺湲,爵台馺遝,中原泼火年光。
渐汤阴城下,陈迹荒凉。
一带丝杨蘸马,晴漪皱、宛转长廊。
萦人处,轻阴轻暝,窨就鹅黄。思量。
添些蝉韵,便一襟秋思,那让吾乡。
记离离水驿,小小虫娘。
白苧新裁春雪,凭肩处、柳外贪凉。
中年也,情随飞絮,一样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