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有室窈而虚,偷暇聊图繁虑纾。
设问味閒何所味,祇宜閒者未宜予。
山阴有室窈而虚,偷暇聊图繁虑纾。
设问味閒何所味,祇宜閒者未宜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朝皇帝弘历对“味閒斋”的独特感悟。诗中以“山阴有室窈而虚”开篇,巧妙地将“味閒斋”置于幽静深远的山阴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邃的氛围。接下来,“偷暇聊图繁虑纾”一句,表达了在繁忙之余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体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设问味閒何所味,祇宜閒者未宜予。”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了“味閒斋”中的“味”究竟是什么,以及这种“味”是否适合给予他人。这里不仅揭示了“味閒斋”作为精神避风港的意义,也暗含了个人体验与分享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调了独自品味内心世界的独特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弘历对内心世界深刻的理解和对宁静生活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其作为帝王对于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
本是儒流学释流,枝藤所寓即清幽。
西山不用一钱买,北涧空为百计留。
禅向静中能妙觉,诗于闲处得冥搜。
秋风芳蒂甜如蜜,许我溪头系小舟。
偃屋霜清,棱层烟碧,玲珑移在人间。
山光林色,常伴主人闲。
元有仙风道骨,无心趁、玉简朝班。
归来赋,不因五斗,谈笑挂衣冠。尤难。
谁不羡,商山橘乐,湄水渔竿。
引相君王子,助发幽欢。
满泛寿觞多祝,南溟共、比海波澜。
君知否,庙堂有意,相与问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