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风烟引太行,诸天晴色入传觞。
茱萸汉殿逢秋序,砧杵人家下夕阳。
青草未销城上垒,丹枫不待雁前霜。
谁怜怅望东篱客,得似龙山发兴狂。
千里风烟引太行,诸天晴色入传觞。
茱萸汉殿逢秋序,砧杵人家下夕阳。
青草未销城上垒,丹枫不待雁前霜。
谁怜怅望东篱客,得似龙山发兴狂。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诸公九日登毗卢阁余以病不赴》描绘了秋天登高赏景的情境,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诗人自身的遗憾之情。首句“千里风烟引太行”以辽阔的景色开篇,暗示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而“诸天晴色入传觞”则描绘了晴朗天气下众人举杯共饮的欢乐场景。
“茱萸汉殿逢秋序”点出重阳节的时令,茱萸是此节的传统佩戴物,象征着避邪和长寿。“砧杵人家下夕阳”一句,通过傍晚家家户户捣衣的声音,描绘出生活的宁静与节日的温馨。
“青草未销城上垒,丹枫不待雁前霜”进一步渲染秋意,青草尚未凋零,红枫未待寒霜,展现了秋天的色彩斑斓。“谁怜怅望东篱客”表达了诗人因病未能参与登阁的自嘲与感慨,以“东篱客”自比陶渊明,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自然的向往。
最后,“得似龙山发兴狂”借用典故,龙山是隐士聚会之地,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的隐士那样,在自然中忘却病痛,放开心怀。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个人的落寞,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和人生哲思。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懒身。
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
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
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
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
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
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
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
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南过高车岭,川原似掌平。
峰峦开画障,畎亩列棋枰。
帝女柔桑绿,王孙野草生。
提壶催我醉,戴胜劝人耕。
商岭堪携妓,丹河好濯缨。
盖圆松影密,鞭乱竹根狞。
勃勃畬田气,磷磷水硙声。
野桃谁是主,山鸟不知名。
欲舞宁无蝶,思歌亦有莺。
官闲春日永,担酒此中行。
系即匏瓜转即蓬,可怜踪迹与君同。
眼前有酒长须醉,身外除诗尽是空。
闲采紫芝饥可疗,欲浮沧海道应穷。
声名官职相磨折,休忆西垣药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