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衾又重茵,盖覆衰懒身。
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
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
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
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
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
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
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
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懒身。
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
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
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
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
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
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
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
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的生活困境和内心的感慨。开头两句“重衾又重茵,盖覆衰懒身”写出了作者在寒冷中加倍地使用被褥来取暖,但仍然感觉到身体的沉重和疲惫。这不仅是对物理温暖的渴望,也反映了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助。
接着,“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表达了作者在深夜里突然间涌现出思念亲人的泪水,但却无法再与他们相见,这种无力感增添了诗中的悲凉色彩。
“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则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社会生活的严苛规制。即使在短暂的休息中,也被官府的钟声所打扰,这是对个人自由与心灵平静的一种干扰。
“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通过作者清晨骑马外出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环境的严寒和个人行动的艰难。溪流结冰,反映出的是一种冷峻而又坚硬的生活状态。
“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则是对周围人群处境的观察,他们因为饥饿和寒冷变得面容凄惨,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愈发沉重。
而“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相对优渥的物质条件感到羞愧,因为他无法像普通百姓那样在困苦中保持坚强。
最后,“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和“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则是对历史上高洁品格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于自己未能达到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的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困境、社会现实和历史理想之间差距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