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文心漾碧鲜,如兰逾觉素情偏。
静疑洛浦波间出,逸在耶溪舞态前。
蝶欲比轻嫌传粉,竹将为友耐生烟。
春风几处王孙草,自怅尘容不似仙。
天与文心漾碧鲜,如兰逾觉素情偏。
静疑洛浦波间出,逸在耶溪舞态前。
蝶欲比轻嫌传粉,竹将为友耐生烟。
春风几处王孙草,自怅尘容不似仙。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与高洁。诗人通过“天与文心漾碧鲜”开篇,将水仙花置于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中,碧绿的背景衬托出花朵的鲜艳,赋予了水仙花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如兰逾觉素情偏”一句,将水仙花与兰花相比较,强调其纯洁与高雅的特性。
“静疑洛浦波间出,逸在耶溪舞态前”两句,运用了洛水和耶溪这两个典故,进一步渲染了水仙花的静谧与飘逸之美,仿佛从古代的山水画中走出,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蝶欲比轻嫌传粉,竹将为友耐生烟”则通过蝴蝶与竹子的对比,突出了水仙花的独特魅力。蝴蝶虽轻盈,却因传粉而显得俗气,而竹子虽为好友,却无法与水仙花的清幽相匹配。这不仅表现了水仙花的高洁,也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独树一帜的欣赏之情。
最后,“春风几处王孙草,自怅尘容不似仙”两句,借用了王孙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世俗之身的感慨,以及对水仙花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