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宫阙出秦关,长得丹青识旧颜。
为报君王休爱惜,汉家征戍几人还!
一辞宫阙出秦关,长得丹青识旧颜。
为报君王休爱惜,汉家征戍几人还!
这首《昭君曲》由清代诗人颜光敏所作,通过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征戍之苦的感慨。
首句“一辞宫阙出秦关”,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昭君离开皇宫、踏上远行的壮丽画面,秦关的意象不仅指地理上的关隘,也暗含着昭君离开熟悉环境、踏入未知世界的艰难与决绝。
“长得丹青识旧颜”一句,通过“长”字强调时间的流逝,昭君虽已离开多年,但她的形象在画中依然鲜活,仿佛旧日的容颜未曾改变,流露出诗人对昭君美丽形象的深深怀念。
“为报君王休爱惜”则直接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关切和对君王的劝谏,希望君王不要过于留恋昭君的美貌,而应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和征戍士兵的命运,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局的考量。
最后一句“汉家征戍几人还”,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战场,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悲剧性后果——无数士兵的生命在战场上消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厚度的作品。
柏台有君子,衷怀孰能知。
朝伸澄清志,夕起追慕思。
所思何以见,感此柏上乌。
乌雏未能飞,乌母每哺之。
一朝雏远举,返哺答母慈。
人生亦奚为,成此长别离。
严亲掩重泉,欲见杳无期。
尚幸有阿祖,远在天一涯。
得禄弗得养,痛此乌不如。
闻之重予感,泫然双泪垂。
作诗写子悲,於焉寄吾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