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卧空山,起视山已绿。
春云自东来,所向无拘束。
林峦坠其中,安知空与曲。
朝弥万谷皴,夜补千岩瘃。
大哉天地容,四海互瞻瞩。
雷雨之所屯,日月之所浴。
悠悠出岫情,遂满群生欲。
岂为神女行,肯受襄王辱。
嗟彼荒淫者,千年徒蹢躅。
是以君子心,永言肤寸触。
愿同春作霖,每念秋如玉。
予曰上天需,谁当山下告。
幽人卧空山,起视山已绿。
春云自东来,所向无拘束。
林峦坠其中,安知空与曲。
朝弥万谷皴,夜补千岩瘃。
大哉天地容,四海互瞻瞩。
雷雨之所屯,日月之所浴。
悠悠出岫情,遂满群生欲。
岂为神女行,肯受襄王辱。
嗟彼荒淫者,千年徒蹢躅。
是以君子心,永言肤寸触。
愿同春作霖,每念秋如玉。
予曰上天需,谁当山下告。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创作,名为《春山八事(其四)春云》。诗中描绘了春云在山间自由飘荡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首句“幽人卧空山,起视山已绿”,以“幽人”自比,隐居于空山之中,清晨醒来,发现山色已绿,暗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接着,“春云自东来,所向无拘束”,春云从东方飘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象征着自然界的自由与活力。
“林峦坠其中,安知空与曲”,春云穿行于山林之间,仿佛置身于空旷与曲折之中,展现出云与山林和谐共存的美妙画面。接下来,“朝弥万谷皴,夜补千岩瘃”,描述了云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形态,早晨时云雾弥漫山谷,夜晚则填补了岩石的裂缝,形象地表现了云的多变与细腻。
“大哉天地容,四海互瞻瞩”,赞美天地的广阔与包容,四海之内皆可相互观照,表达了对大自然无限宽广的敬畏之情。“雷雨之所屯,日月之所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雷雨汇聚,日月照耀,赋予了自然界更加生动的色彩。
“悠悠出岫情,遂满群生欲”,春云缓缓从山中升起,带走了人们的思绪,满足了万物生长的需求。最后,“岂为神女行,肯受襄王辱”,通过类比,表达了对那些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者的讽刺,强调了君子应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春云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