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言不说升仙,大隐金门,谁识东方曼倩;
六一丹倘能炼诀,步虚月府,定随西母灵飞。
五千言不说升仙,大隐金门,谁识东方曼倩;
六一丹倘能炼诀,步虚月府,定随西母灵飞。
此联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著称,巧妙地将道教文化与历史人物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上联“五千言不说升仙,大隐金门,谁识东方曼倩”中,“五千言”暗指《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但此处并非直接谈论修仙之事,而是借以表达深藏不露、隐居于繁华之中的智慧与修为。“大隐金门”则描绘了一种在显赫地位下保持内心清净、不为外物所动的生活状态,而“东方曼倩”则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道士,他不仅精通文学,还涉猎道术,此处借以说明真正的智慧与修为往往不显山露水,难以被世人轻易识得。
下联“六一丹倘能炼诀,步虚月府,定随西母灵飞”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其中“六一丹”是道教炼丹术中的术语,象征着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炼诀”即是指修炼的秘诀或法门。“步虚月府”和“西母灵飞”则分别描绘了修道者在月宫中修行、与仙界诸神交流的场景,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展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精神超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蕴含了对智慧与修为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隐士高人生活状态的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