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点火爝枯竹,粝饭藜羹煮初熟。
稿师一饱催上船,船头见水不见天。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
唤起同舟看远云,白衣苍狗何缤纷。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
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
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
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
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登峰到顶休疑惧。
莫待归舟下峡时,顺水顺风留不住。
鸡鸣点火爝枯竹,粝饭藜羹煮初熟。
稿师一饱催上船,船头见水不见天。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
唤起同舟看远云,白衣苍狗何缤纷。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
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
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
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
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登峰到顶休疑惧。
莫待归舟下峡时,顺水顺风留不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穿越中宿峡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旅途中的各种景象与心境。
首句“鸡鸣点火爝枯竹”,以清晨鸡鸣为起点,点燃篝火,烘烤枯竹,营造出旅途中的简朴生活场景。接着,“粝饭藜羹煮初熟”进一步描绘了食物的简单,但充满生活的气息。通过“稿师一饱催上船”,表现了劳作后的满足感,以及对继续旅程的期待。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两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山高遮挡了日出,而从水中望天,却感觉天空缩小了,形象地表达了视角的变化和对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随后,“白衣苍狗何缤纷”一句,以云彩的变幻多端,象征着世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描绘了云散之后,山间寺庙的显现,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充满了神秘与宁静之美。“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则通过声音的传递,表达了心灵的共鸣与超脱世俗的境界。
最后,“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反映了诗人与同行者的不同选择,有人继续航行,有人选择离别。这一部分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接受。“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则表达了对旅途中的偶然相遇的珍惜,如同找到了家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色、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情感和哲思,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长林寒风厚,斗室霜气侵。
珍重故人惠,有衣亦可衾。
中夜每起坐,春温解重阴。
明月入我户,流光照鸣琴。
念彼世中人,异调难同音。
顿使羔裘贤,难执遵路襟。
思君三叹息,付之一悲吟。
万感既刊落,一息自深深。
乃知人心妙,昼夜当温寻。
感君衣被意,示我禅定心。
获此领中珠,不啻腰缠金。
欲悉此中元,何时来盍簪。
开城古雍州,汉家朝那地。
迢迢控番夷,可断匈奴臂。
一从和议成,关门久不闭。
无复念军兴,祗闻增岁币。
壮士卧干戈,边城罢烽燧。
岂不息战争,难免销精锐。
藩篱不复施,边人日窥伺。
去年戎马来,纵横太淩厉。
酸风捲寒云,三军同日毙。
所过无鸡豚,哀哉肆吞噬。
天子频西顾,疆吏尽更置。
君从掖垣中,叩阍数言事。
刺刺悉边情,一一当上意。
藉尔青琐贤,出作行边使。
行视昔战场,白骨尚委弃。
四野无人烟,那能不陨涕。
誓将廓兵氛,何以壮军势。
君其贾馀勇,时方待高议。
好上金城略,永垂秦川利。
丼学汲公戆,宁顾汉庭忌。
国论寄通塞,仕途随险易。
得君借前筹,肤公奏今岁。
《送张伯任都谏阅视》【明·余继登】开城古雍州,汉家朝那地。迢迢控番夷,可断匈奴臂。一从和议成,关门久不闭。无复念军兴,祗闻增岁币。壮士卧干戈,边城罢烽燧。岂不息战争,难免销精锐。藩篱不复施,边人日窥伺。去年戎马来,纵横太淩厉。酸风捲寒云,三军同日毙。所过无鸡豚,哀哉肆吞噬。天子频西顾,疆吏尽更置。君从掖垣中,叩阍数言事。刺刺悉边情,一一当上意。藉尔青琐贤,出作行边使。行视昔战场,白骨尚委弃。四野无人烟,那能不陨涕。誓将廓兵氛,何以壮军势。君其贾馀勇,时方待高议。好上金城略,永垂秦川利。丼学汲公戆,宁顾汉庭忌。国论寄通塞,仕途随险易。得君借前筹,肤公奏今岁。
https://shici.929r.com/shici/PiI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