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
《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长林寒风厚,斗室霜气侵。

珍重故人惠,有衣亦可衾。

中夜每起坐,春温解重阴。

明月入我户,流光照鸣琴。

念彼世中人,异调难同音。

顿使羔裘贤,难执遵路襟。

思君三叹息,付之一悲吟。

万感既刊落,一息自深深。

乃知人心妙,昼夜当温寻。

感君衣被意,示我禅定心。

获此领中珠,不啻腰缠金。

欲悉此中元,何时来盍簪。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诗中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蔡观察赠送的禅衣后,在夜晚静坐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长林寒风厚,斗室霜气侵”描绘了环境的寒冷与清寂,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接着,“珍重故人惠,有衣亦可衾”表达了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以及对赠物的珍惜之情。

“中夜每起坐,春温解重阴”则展现了诗人夜不能寐,内心充满思绪的状态。春日的温暖似乎能驱散心中的阴霾,暗示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明月入我户,流光照鸣琴”描绘了月光洒满房间,照亮了诗人面前的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

“念彼世中人,异调难同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复杂人际关系的感慨,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和价值观,很难找到共鸣。接下来,“顿使羔裘贤,难执遵路襟”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差异,即使是最为尊贵的衣物(羔裘),也难以成为所有人共同遵循的标准或准则。

“思君三叹息,付之一悲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激之情,通过三次叹息和悲吟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万感既刊落,一息自深深”意味着所有的复杂情感在内心深处得到了释放,留下的是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乃知人心妙,昼夜当温寻”点明了诗人通过这次经历,认识到人心的微妙之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体察与理解。最后,“感君衣被意,示我禅定心。获此领中珠,不啻腰缠金。欲悉此中元,何时来盍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衣之意的感激,以及对禅定之心的向往,认为这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并期待未来有机会与友人相聚,进一步交流心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性、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感悟。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

寒岚依约认华阳,遥想高人卧草堂。
半日始斋青饣迅饭,移时空印白檀香。
鹤雏入夜归云屋,乳管逢春落石床。
谁道夫君无伴侣,不离窗下见羲皇。
住在华阳第八天,望君唯欲结良缘。
堂扃洞里千秋燕,厨盖岩根数斗泉。
坛上古松疑度世,观中幽鸟恐成仙。
不知何事迎新岁,乌纳裘中一觉眠。
五色香烟惹内文,石饴初熟酒初醺。
将开丹灶那防鹤,欲算棋图却望云。
海气平生当洞见,瀑冰初坼隔山闻。
如何世外无交者,一卧金坛只有君。

(0)

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二首

竹树冷濩落,入门神已清。
寒蛩傍枕响,秋菜上墙生。
黄犬病仍吠,白驴饥不鸣。
唯将一杯酒,尽日慰刘桢。
冷卧空斋内,余酲夕未消。
秋花如有恨,寒蝶似无憀。
檐上落斗雀,篱根生晚潮。
若轮羁旅事,犹自胜皋桥。

(0)

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一本此下有见怀次韵

水物轻明淡似秋,多情才子倚兰舟。
碧莎裳下携诗草,黄篾楼中挂酒篘。
莲叶蘸波初转棹,鱼儿簇饵未谙钩。
共君莫问当时事,一点沙禽胜五侯。

(0)

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

样如金蹙小能轻,微润将融紫玉英。
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
骚人白芷伤心暗,狎客红筵夺眼明。
两地有期皆好用,不须空把洗溪声。

(0)

奉和鲁望看压新醅(一本此下有次韵二字)

一箦松花细有声,旋将渠碗撇寒清。
秦吴只恐篘来近,刘项真能酿得平。
酒德有神多客颂,醉乡无货没人争。
五湖烟水郎山月,合向樽前问底名。

(0)

秋(一作汉)江晓望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