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诗中以鸭脚和胡桃(核桃)的南北差异开篇,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和认知过程。诗人将鸭脚比作家乡宣城的特产,象征着地方特色和劳动成果。他提到种树多年只为防山猱,剥核艰辛,表达了对辛勤付出的肯定。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鸭脚的新用途,它被送到京城,受到宫廷的赞赏,甚至在宴会上压过葡萄,成为珍贵的佳肴。诗人感慨于这些微小事物的际遇变化,引发他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感叹自己一生忙碌,岁月匆匆,白发已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鸭脚这一物象,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对故乡的深情。
雨秀风明,烟柔雾滑,魏家初试娇紫。
翠羽低云,檀心晕粉,独冠洛京新谱。
沈香醉墨,曾赋与、昭阳仙侣。
尘世几经朝暮,花神岂知今古。
愁听流莺自语,叹唐宫、草青如许。
空有天边皓月,见霓裳舞。
更后百年人换,又谁记、今番看花处。
流水夕阳,断魂钟鼓。
看师师、成蝶蝶。蹙尽不成叠。
欲试搔头,花重怎堪捻。
是谁抛过东墙,今无赤凤,梦得似、那人身捷。
年时腊。曾笑梅梢和豆,去月忽如荚。
便向龙门,无复钏金接。
待教开到琼林,阆仙重见,又谁念、昆明前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