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石度急涧,穷源得灵湫。
谽谺两对立,喷薄中怒投。
何年避人世,结屋栖岩陬。
嘉名信有托,故迹谁能求。
我来一经行,凄其仰前脩。
邻翁识此意,伐木南山幽。
为我立精舍,开轩俯清流。
多岐谅匪安,一壑真良谋。
解组云未遂,驱车且来游。
嘉宾颇蝉联,野蔌更献酬。
饮罢不知晚,欲去还淹留。
跻攀已别峰,窥临忽沧洲。
下集西涧底,沉吟树相樛。
玉渊茗饮馀,三峡空尊愁。
怀贤既伊郁,感事增绸缪。
前旌向城郭,回首千峰秋。
蹑石度急涧,穷源得灵湫。
谽谺两对立,喷薄中怒投。
何年避人世,结屋栖岩陬。
嘉名信有托,故迹谁能求。
我来一经行,凄其仰前脩。
邻翁识此意,伐木南山幽。
为我立精舍,开轩俯清流。
多岐谅匪安,一壑真良谋。
解组云未遂,驱车且来游。
嘉宾颇蝉联,野蔌更献酬。
饮罢不知晚,欲去还淹留。
跻攀已别峰,窥临忽沧洲。
下集西涧底,沉吟树相樛。
玉渊茗饮馀,三峡空尊愁。
怀贤既伊郁,感事增绸缪。
前旌向城郭,回首千峰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卧龙山游玩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以及与友人的欢聚之情。
首句“蹑石度急涧,穷源得灵湫”描绘了诗人踏着石头穿越急湍的溪流,最终找到了一处灵气汇聚的深潭。接着,“谽谺两对立,喷薄中怒投”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深潭周围峭壁对峙,水势汹涌的情景。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这处隐秘之地的历史,提到有人曾在此避世修行,结庐于山岩之间,留下嘉名,但其遗迹却难以寻觅。
“我来一经行,凄其仰前脩”表达了诗人对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感慨。随后,诗人邀请了一位认识他心意的老翁,老翁在南山深处为他搭建了精舍,并开窗面对清澈的流水。诗人感叹于多变的人生,认为独居一壑才是真正的安身之所。
“解组云未遂,驱车且来游”表明诗人虽有归隐之意,但尚未实现,于是驾车前来游览。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与友人的相聚,品尝野菜,饮酒畅谈,直至夜深仍不愿离去。最后,诗人登高远望,思绪万千,既有对先贤的怀念,也有对时事的感慨。随着前队向城郭进发,诗人回望山峰,心中满是秋天的萧瑟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我家茅屋沧江边,屋头高树云相连。
秋声六月常在座,髣髴两耳闻钧天。
朅来城市住未久,已觉尘埃满衣袖。
高堂素壁忽见画,风雨如闻龙怒吼。
忆昔刘郎多好奇,七尺长身玉雪姿。
眼中为惜栋梁具,笑倩杨昭图画之。
杨生好画亦成癖,醉墨淋漓不停笔。
远山近水漫涂抹,铁干虬枝俨行立。
一时清致俱寂然,惟馀此画人间传。
精神恍惚夺造化,意象惨澹含云烟。
吁嗟二公不复见,把玩令人竟忘倦。
老夫白发已如此,往事悠悠泪如霰。
淮壖古重镇,龙舒实雄冠。
显显青阳公,衔命兹屏翰。
文能宣皇风,武能折凶悍。
仁能抚士卒,知能辑流散。
孤城抗千里,一身当敌万。
运否拙壮图,时屯负英算。
城亡遂捐躯,仗节死国难。
忠义凛霜日,声名炳星汉。
我来当夏杪,延览遂兴叹!
俯仰成古今,兴亡犹在眼。
疲人稍归廓,买舍临江岸。
午风舟舫集,夜霁灯火乱。
精灵或来往,庙食俨容观。
生为烈士尊,死为奸臣惮。
嗤嗤吟诗台,千载污青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