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雪动春容,卿云护九重。
翠华临凤阙,火树照鳌峰。
应泽皇情豫,浮祥御气浓。
承恩歌既醉,稽首祝华封。
霁雪动春容,卿云护九重。
翠华临凤阙,火树照鳌峰。
应泽皇情豫,浮祥御气浓。
承恩歌既醉,稽首祝华封。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在豳风亭观赏灯火的盛况,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皇家的威仪。
首句“霁雪动春容”,描绘了雪后初晴,春天的景色开始生动起来的情景,为整个画面铺垫了清新而生机勃勃的背景。接着,“卿云护九重”一句,以“卿云”(即瑞云)象征吉祥,守护着皇宫,营造出一种祥和而庄重的氛围。
“翠华临凤阙,火树照鳌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皇家的威严与奢华。翠华,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旗帜,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驾临;凤阙,指皇宫的建筑,暗示皇帝的尊贵身份;火树,指的是装饰着灯火的树木,鳌峰则是山峰的比喻,整个景象展现出灯火辉煌、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
“应泽皇情豫,浮祥御气浓”两句,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应泽,意味着顺应天意,满足人民的愿望;皇情豫,形容皇帝心情愉悦,国泰民安;浮祥,象征着吉祥的征兆;御气浓,暗示着皇帝的恩泽深厚,影响深远。
最后,“承恩歌既醉,稽首祝华封”两句,表达了臣子们在享受皇帝恩赐的同时,心怀感激,虔诚地向皇帝祝福,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承恩,接受恩惠;歌既醉,歌唱得如痴如醉;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恭敬;祝华封,祝愿国家如同华山一样繁荣昌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也体现了对皇权的敬畏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宫廷诗作。
堕叶红腴,疏苔绿倦,年华轻换筝柱。
玉病禁秋,花娇媚晚,烛底鬓添凉雾。
缥缈惊鸿影,似乍见、春风前度。
暗怜舞褪丝杨,镜中消瘦眉妩。苏小芳颜认否。
甚油壁归来,偏恨迟暮。
带眼移香,琴心记梦,铅泪也无重数。
寒雨连江夜,莫更把、琵琶低诉。
明日相思,峭帆还挂愁去。
越阡度陌。凉云下芜城,一例萧索。
故山可隐,名园有主,不闻残角。倾襟未恶。
更消受青尊酒薄。试重歌、蓝田辋曲。冷句写寂寞。
回首芳林晚,读书弦诗,少时行乐。
剪灯细雨,剩檐花、向人徐落。
燕到淮南,者门巷年年记著。
弄扁舟,却问野水赋旧约。
瑶流自碧。
便作就、可怜如许秋色,只是烟笼水冷,后庭歌歇。
帘波澹处留人影,袅西风、数声长笛。
彩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念旧事,沉吟省识。
问曾照当年,惟有明月。拾翠汀洲,密意总成萧瑟。
秦淮万古多情水,奈而今、秋燕如客。
望中何限,斜阳衰草,大江南北。
乱峰唤客,引幽筇藓步,飞上空翠。
旧赏林亭,更暝蹋,到地秋声红碎。
裂壁通樵,崩厓辟鸟,风谷铿环佩。
斜阳屏画,舞枫欲共天醉。
别有石灶松烟,半坳云乳,泻连筒珠缀。
滴尽吴根,怕化作、一匊沧波残泪。
岩迹台荒,湖光镜冷,秋思生高袂。
灵扃何许,雨花夹磴飘坠。
荡岩霏、弄晚点荒寒,渔灯两三星。
叹风流残霸,湖山灵气,空葬倾城。
一镜吴波变沼,花雨洗蛮腥。
片石兴亡恨,玉轸无声。
惟有西江明月,照故宫残梦,梧叶催醒。
奈登临愁眼,还向此山青。
更谁吹、乌栖哀调,唤暮鸿、烟际落芦汀。
馀情寄,白云题句,连步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