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馀兴觉犹浓,灯事重陈景物融。
日纪邱仙沿俗例,地传毛氏想遗风。
继离腾照千村朗,应节纷悬万树红。
真胜御园听法曲,讴歌乐处与民同。
上元馀兴觉犹浓,灯事重陈景物融。
日纪邱仙沿俗例,地传毛氏想遗风。
继离腾照千村朗,应节纷悬万树红。
真胜御园听法曲,讴歌乐处与民同。
此诗描绘了上元节后余兴未尽的景象,通过观灯活动展现出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地方习俗。诗人以“上元馀兴”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接着“灯事重陈景物融”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再次举办灯会时,景物融合、热闹非凡的场景。
“日纪邱仙沿俗例”,这里巧妙地将日历与传说中的邱仙相联系,暗示了节日习俗的传承与延续。“地传毛氏想遗风”,则进一步强调了地方文化传统,让人联想到毛氏(毛遂)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尊重。
“继离腾照千村朗,应节纷悬万树红”两句,生动描绘了灯火通明、红光满目的壮观景象,不仅照亮了千家万户,也映照出节日的喜庆气氛。“真胜御园听法曲,讴歌乐处与民同”则以对比手法,将观灯的乐趣与皇家园林的法曲相比较,突出了民众在节日中共同欢庆的喜悦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深切关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上元节后观灯活动的盛况,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人民的欢乐情感,是一首富有时代特色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中分。
人行直路入秦树,雁截斜阳背塞云。
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
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故人青云器,何意常窘迫。
三十犹布衣,怜君头已白。
谁言此相见,暂得话畴昔。
旧业今已芜,还乡返为客。
扁舟伊独往,斗酒君自适。
沧洲不可涯,孤帆去无迹。
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
湛湛江色寒,濛濛水云夕。
风波易迢遰,千里如咫尺。
回首人已遥,南看楚天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