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兴衰曾此地,西风露泣白蘋花。
烟波浩渺空亡国,杨柳萧条有几家。
楚塞秋光晴入树,浙江残雨晚生霞。
凄凉处处渔樵路,鸟去人归山影斜。
六代兴衰曾此地,西风露泣白蘋花。
烟波浩渺空亡国,杨柳萧条有几家。
楚塞秋光晴入树,浙江残雨晚生霞。
凄凉处处渔樵路,鸟去人归山影斜。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时光变迁、国事兴衰的感慨。首句"六代兴衰曾此地,西风露泣白蘋花",以六朝古都建业(今南京)为背景,借"西风"和"白蘋花"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现今萧条的无限感慨。"烟波浩渺空亡国,杨柳萧条有几家"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国破家亡,只剩下稀疏的杨柳和零落的人家。
中间两句"楚塞秋光晴入树,浙江残雨晚生霞"转换了画面,从南京到达浙江地区,秋日的阳光透过树梢,浙江的晚霞在细雨之后显现,景色虽然美丽,却也带着淡淡的哀愁。
末尾两句"凄凉处处渔樵路,鸟去人归山影斜"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渔樵(打鱼和割草)之路空寂,秋日的黄昏中,只剩下归巢的鸟儿和斜阳下的山影,给人以深切的凄凉之感。
诗人刘沧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