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心入稊米,百貌搜丑妍。
武断矜辨辞,吾敢阿前贤?
诸君此桑梓,洞熟委与源。
发难相取资,集偏助其全。
句章古丰壤,万浍根一泉。
泄闭毫发差,饿骨无葬阡。
琅玡不再生,巨任仗谁肩?
督葺虽有官,徒縻苍生钱。
旧制故难复,旧法未容湮。
力疾勤钞胥,孰信卑儒言?
太息睋云山,古愁来塞填。
龙门书河渠,其论至今传。
我为牖下蛙,足未投穷边。
守寸誇得隅,汗下徒涔然。
鞭心入稊米,百貌搜丑妍。
武断矜辨辞,吾敢阿前贤?
诸君此桑梓,洞熟委与源。
发难相取资,集偏助其全。
句章古丰壤,万浍根一泉。
泄闭毫发差,饿骨无葬阡。
琅玡不再生,巨任仗谁肩?
督葺虽有官,徒縻苍生钱。
旧制故难复,旧法未容湮。
力疾勤钞胥,孰信卑儒言?
太息睋云山,古愁来塞填。
龙门书河渠,其论至今传。
我为牖下蛙,足未投穷边。
守寸誇得隅,汗下徒涔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僦居鄞江桥村绛山楼匝月撰它山图经即事三章示主人朱立淇并徐兆蓉郑星怀两文学》中的第二章。全诗以寓言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句“鞭心入稊米,百貌搜丑妍”,以“鞭心”比喻深入内心,以“稊米”、“百貌”形容事物繁多,揭示了社会复杂多变的现实。接着,“武断矜辨辞,吾敢阿前贤?”则表达了对武断专横、不尊重前人智慧的批评。
“诸君此桑梓,洞熟委与源。”赞美了乡亲们的深厚情谊和对家乡的了解。“发难相取资,集偏助其全。”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句章古丰壤,万浍根一泉。”描绘了句章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泄闭毫发差,饿骨无葬阡。”揭露了社会贫富差距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琅玡不再生,巨任仗谁肩?”感叹琅玡地区人才凋零,重担无人承担。
“督葺虽有官,徒縻苍生钱。”批评官僚体制的腐败,浪费民脂民膏。“旧制故难复,旧法未容湮。”指出传统制度难以恢复,旧法也难以废止。“力疾勤钞胥,孰信卑儒言?”表达了对基层官员勤奋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对低级知识分子的言论持怀疑态度。
最后,“太息睋云山,古愁来塞填。”以叹息和忧愁结束全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龙门书河渠,其论至今传。”引用龙门石窟的典故,寓意着历史的智慧和经验仍然值得传承。“我为牖下蛙,足未投穷边。”自比为井底之蛙,表达了自己对广阔世界的无知。“守寸誇得隅,汗下徒涔然。”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整体发展的行为。
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深沉,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人性美好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