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已过半夜偏长,愁人不眠独在床。
寒鸡拥翰不肯叫,老鸱得气山头啸。
山头有虎伺人行,伥鬼骑虎学鸡鸣。
鸡在墙根鼓两翅,欲鸣不鸣时未至。
村南村北闻犬喧,鸡未三唱勿出门。
窗前山鬼太无赖,低头树下学人拜。
遥遥古寺打钟声,一声一拜声声惊。
鸡鸣一声天下白,千状万态从此灭。
冬已过半夜偏长,愁人不眠独在床。
寒鸡拥翰不肯叫,老鸱得气山头啸。
山头有虎伺人行,伥鬼骑虎学鸡鸣。
鸡在墙根鼓两翅,欲鸣不鸣时未至。
村南村北闻犬喧,鸡未三唱勿出门。
窗前山鬼太无赖,低头树下学人拜。
遥遥古寺打钟声,一声一拜声声惊。
鸡鸣一声天下白,千状万态从此灭。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的《鸡鸣》,以独特的想象力描绘了冬夜的寂静与神秘气氛。首句“冬已过半夜偏长,愁人不眠独在床”表达了主人公在寒冷冬夜中难以入眠的孤独感。接着,“寒鸡拥翰不肯叫,老鸱得气山头啸”通过对比,写出了寒鸡因寒冷而不啼,而老鸱却乘机在山头发出怪异的叫声。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如“山头有虎伺人行,伥鬼骑虎学鸡鸣”,暗示了夜晚的危险和诡异,仿佛有猛兽和鬼魅的存在。鸡鸣的象征意义在诗中被反复强调,它既是时间的标志,也是希望的象征,如“鸡鸣一声天下白,千状万态从此灭”。
“村南村北闻犬喧,鸡未三唱勿出门”提醒人们警惕夜间的动静,遵循古老的习俗。最后,“窗前山鬼太无赖,低头树下学人拜”和“遥遥古寺打钟声,一声一拜声声惊”则描绘了更加奇幻的场景,山鬼模仿人的行为,寺庙的钟声带来了一种超自然的敬畏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象征手法,展现了钱澄之对冬夜独特感受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民间信仰和习俗的巧妙融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宦情鲁酒薄,自意能久醒。
穷年太常斋,那得有夙酲。
将身侣记室,碧鹳趋华楹。
误倒名卿屣,目光如许青。
中台独称妙,九棘旧飞英。
徊翔舜岩廊,饱见重瞳明。
苦营便蕃归,尚顾昔管宁。
人言犹龙孙,去就一羽轻。
新轩事隐几,大胜安期生。
绿筱静娟娟,徙倚惊流莺。
翠荷乱田田,小盎摇清泠。
欲留妨召节,趣起料繁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