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鼎金颜碧线长,是中日日载春阳。
翠翰结屋惊鳌背,绿叶翻波梦水乡。
静昼鸟啼三月老,路人风送百花香。
从它流出红英去,化作人间有韵妆。
烟鼎金颜碧线长,是中日日载春阳。
翠翰结屋惊鳌背,绿叶翻波梦水乡。
静昼鸟啼三月老,路人风送百花香。
从它流出红英去,化作人间有韵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淡远。
首句“烟鼎金颜碧线长”,以“烟”、“金颜”、“碧线”这些柔和而又富有质感的字眼,描绘出一幅温暖而又清新脱俗的春日景象。这里的“烟”可能指的是微薄的晨雾,而“金颜”则是对阳光在水面上的折射,“碧线长”则形容了柳丝随风舞动的姿态。
接下来的“是中日日载春阳”,诗人用“是中”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意味着每当这时候,太阳就把温暖的光芒洒在大地上。这里强调了春天光线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万物生长的意义。
第三句“翠翰结屋惊鳌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翠翰”来形容树木的繁茂,似乎是从空中看去,大树连成一片绿意。而“结屋惊鳌背”则是在描绘水中的鱼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下穿梭,显得既生动又富有层次感。
第四句“绿叶翻波梦水乡”,诗人继续使用“绿叶”来形容春日树木的繁茂,而“翻波梦水乡”则是在描绘一幅清澈见底的水乡画面,给人一种恍惚如梦之感。
第五句“静昼鸟啼三月老”,诗中直接点明了季节是三月,也就是春天。这里的“静昼”表达了一种安宁而又闲适的情景,而“鸟啼”则是在描绘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第六句“路人风送百花香”,诗中“路人”指的是行走在春天道路上的人们,“风送百花香”则是在形容春日里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而这些香气随着微风传递给远处的行人。
最后两句“从它流出红英去,化作人间有韵妆”,诗人在这里用“从它”指代前文所描绘的一切春日景象,“流出红英去”可能是在形容花瓣随风飘落,而“化作人间有韵妆”则是在表达这些自然之美最终化为诗人的笔墨,成为具有韵味的文字装饰。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他那精湛细腻的艺术造诣。
卷帘开幕。下阶穿径,搔首寥廓。
薰风处处吹面,今朝何事,此心冷落。
叹息东流往迹,正难禁寂寞。
念天生、吾辈情钟,蓬山万里成离索。
花前月下须行乐。却无聊、望断西飞鹊。
一杯酒醒,任羲皇、解不去心头恶。
散发披襟,待要说与,北山猿鹤。
怕草堂、勒字山灵,怪我多情错。
剑倚苍蒲,虎牵白艾,清尊满泛雄黄。
四海天中,千古号端阳。
刚刚五月逢初五,近短至书云夜渐长。
能续命,多少缠绵彩缕,沐浴兰汤。
信是怀沙堪吊,飞凫一时竞渡,泽畔悲凉。
今作欢娱,谁断汨罗肠。
红裙妒杀榴花色,看眉黛凝萱草夺将。
笑粉团角黍,小弓戏射,中者先尝。
楚楚五郎,有美清扬,杂佩琼瑛。
羡白玉床边,右军坦腹,乌衣巷口,小女提罂。
二十年来,居诸荏苒,惊见儿曹项领成。
还听得,惹旁人争说,玉润冰清。更怜磊落英英。
似遏末封胡旧有名。
喜蜡屐重来,同探禹穴,貂裘垂敝,且住吴城。
伏枥悲歌,题桥壮志,千里骅骝待一鸣。
吾衰矣,赖门楣有客,归老柴荆。
辟疆池馆,是谁剪、瓜步江流馀沚。
放逐馀生双不借,重看水穷云起。
怪石㟏岈,孤亭窈窕,萝薜藏山鬼。
行行且止,呼童为摘苍耳。
堪叹沧海桑田,洛阳金谷,转眼荆榛里。
舞榭歌台真可惜,愁杀乌衣燕子。
百顷清潭,十围灌木,酮又生孙矣。
故人携手,为言树犹如此。
玉磬山房,西窗下、论文剪烛。
儿女辈、挽衣问讯,酒浆相续。
往事堪惊如噩梦,新愁欲话难更仆。
怅登山临水送将归,吾家玉。春草句,劳心曲。
隋苑外,逢南菊。叹雪中鸿爪,去来何速。
才子从来悲失路,斯人岂合栖空谷。
约明春、邓尉看梅花,支公屋。
芳讯沉沉,落梅帘户东风消。
匼波潋滟蘸初阳,湖上人家晓。
叶底鸣禽变了,惹相思、吟堂梦草。
白头昆弟,两地青灯,一般愁抱。
乔木荒凉,故家风味今休道。
文章何定换浮名,乞米难裁稿。
花雨纷纷倦扫,佩香零、伤春共老。
楚天望极,雁外兵尘,阑干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