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寒山寺·其六十九》
《拟寒山寺·其六十九》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古风

不贪以为宝,日用无欠少。

一裘聊御寒,百味无过饱。

堪嗟尘世人,经营长扰扰。

衣底摩尼珠,光明都昧了。

(0)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与世人的迷惘。诗人通过对比“不贪以为宝”与“尘世人”的行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和对贪婪欲望的批判。

首句“不贪以为宝”,点明了诗的主题——摒弃贪婪,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在诗人看来,真正的财富并非物质上的拥有,而是内心的宁静与知足。这种态度与世俗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接着,“日用无欠少”进一步阐述了简朴生活的好处。无论日常所需多么简单,只要内心满足,便无需过多的物质追求。这种生活状态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烦恼,还能让人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成长与精神的丰富。

“一裘聊御寒,百味无过饱”则具体描绘了简朴生活的日常场景。一件足以抵御寒冷的衣物,几样足以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在诗人眼中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与乐趣。它们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来源于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体验。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堪嗟尘世人,经营长扰扰”揭示了世人的普遍困境。在世俗的追逐中,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被无尽的欲望所困扰,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这种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内心的空虚与疲惫。

最后,“衣底摩尼珠,光明都昧了”以形象的比喻,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内心深处的光明与智慧。摩尼珠象征着内在的智慧与光芒,但在世俗的迷雾中,人们却难以发现并珍惜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简朴生活与世俗追求,表达了对内心平和与精神富足的向往,同时也对世人因贪婪而失去内心光明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忘记心灵的滋养与精神的成长。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去郡登舟偶成一绝

脱得身来上短篷,飘然初试一帆风。

孤城回首知何处,祇有凌歊在眼中。

(0)

久欲乞归未得一日蒙恩放归不胜欣喜涂中得十五首·其十

欲寒还暖雨还晴,极目秋郊景色明。

应是此归天亦喜,故将风日作人情。

(0)

赠江器博

先生行年今七十,植杖端如孤鹤立。

江天小雨作许奇,洲渚横斜雁行湿。

先生隶法老更精,未要中郎作典刑。

笔含钟鼎小篆意,启齿要须斯与冰。

先生宿昔爱弹琴,不爱越琴爱雷琴。

摩挲龟背蛇蚹纹,太和款识尤出伦。

先生真已弃百事,旧参尧典舜典字。

端有江湖著老儒,笑大耳儿长结眊。

学书初不论永和,书到石鼓才不磨。

不见吏部石鼓歌,往载安得数骆驼。

(0)

送公桓行

汾河水落雁南飞,一马萧萧木脱时。

苍鬓宁堪异乡别,幽人况有故园悲。

山头日没边笳断,陇底驼鸣塞草衰。

千里黄云太行路,自怜北望独相思。

(0)

宣老示寂有怀

暮年流落偶相亲,握臂难忘一语真。

茗碗斋盂成昨梦,蒲团禅板记前身。

尘埃云衲翛翛敝,岁月霜毛种种新。

游戏诸天无复返,自嗟青眼更何人。

(0)

到朱方寄智夫智夫时为户部官

逐客藜糁大官羊,蓬庐画省遥相望。

囊中锥处吾罢矣,地上钱流君未央。

一身投老鸡豚社,百战平生翰墨场。

拍拍水天高著眼,海门乞与雁随阳。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