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厓门感赋·其二》
《厓门感赋·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当时十万尽沉尸,幼主孤臣异代悲。

身世到今都是幻,江山终古不曾移。

双厓浪打高陵草,万木风摇失古祠。

忠义果能移国祚,夕阳斜照有残碑。

(0)
鉴赏

此诗《厓门感赋(其二)》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联“当时十万尽沉尸,幼主孤臣异代悲”描绘了历史上的悲壮场景,十万士兵英勇牺牲,留下年幼的君主和孤立无援的大臣,跨越时空,引发后人对那段历史的哀伤与惋惜。

颔联“身世到今都是幻,江山终古不曾移”揭示了历史的虚幻与永恒的自然规律。无论是个人的命运还是江山的更迭,在时间的长河中都显得微不足道,唯有自然的山川江河,历经千年依旧屹立不倒。

颈联“双厓浪打高陵草,万木风摇失古祠”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沧桑感。海浪拍打着悬崖峭壁,草木在狂风中摇曳,古老的祠庙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力量。

尾联“忠义果能移国祚,夕阳斜照有残碑”则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忠诚与义气是否真的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尽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些忠义之士的事迹却以残碑的形式被铭记,成为后人缅怀与敬仰的对象。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时间、命运和忠诚义气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树阴偶坐

朝阳送微暖,晴霭入寒空。

负暄春盎盎,探策乐融融。

松下坐忘返,树端遥见红。

喟然感时节,举酒属邻翁。

(0)

与黄寺丞卜邻

卜居先卜邻,相望成相亲。

无复羁旅恨,况逢性情真。

食薇亦自足,倾盖不为新。

杖屦通阡陌,谁能倦角巾。

(0)

鍊丹井

丹成人已去,泉在月空沉。

轻举非吾事,泓澄似客心。

饮虽资一腹,贪不近千金。

更爱双桐好,曾非恶木阴。

(0)

重一首同圣俞邻几持国作用前韵

昭君信绝世,窈窕秘瑶台。

岁华坐将晚,玉辇何当来。

一以画为赏,有如鸩为媒。

含悲下紫殿,即路指黄埃。

光艳动左右,君心再徘徊。

白水不可变,孤芳从此摧。

盛时能几何,千载独馀哀。

至今青冢傍,积怨昏不开。

掖庭用色选,丹青以利回。

寄语闺中子,何憾处蒿莱。

(0)

种蔬二首·其二

种蔬南冈下,地薄旱亦久。

抱瓮出复入,拮据病两手。

辍耕起长叹,四海万亿亩。

过亢今若兹,我谁与糊口。

县官祈雨泽,四望已并走。

巫女歌且舞,土龙矫其首。

上天何寥寥,百请未一偶。

霖雨待尔辈,古人亦可丑。

咄嗟云汉诗,万古竟何有。

天地何不仁,百姓为刍狗。

(0)

苦雨二首·其二

独坐空堂上,漏湿无与娱。

晨炊烟不然,败灶将生鱼。

被服蛙蠙衣,出入螺蚌居。

里闾杳相绝,滔滔水渐车。

安得双羽翰,超然谢泥涂。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