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蔬南冈下,地薄旱亦久。
抱瓮出复入,拮据病两手。
辍耕起长叹,四海万亿亩。
过亢今若兹,我谁与糊口。
县官祈雨泽,四望已并走。
巫女歌且舞,土龙矫其首。
上天何寥寥,百请未一偶。
霖雨待尔辈,古人亦可丑。
咄嗟云汉诗,万古竟何有。
天地何不仁,百姓为刍狗。
种蔬南冈下,地薄旱亦久。
抱瓮出复入,拮据病两手。
辍耕起长叹,四海万亿亩。
过亢今若兹,我谁与糊口。
县官祈雨泽,四望已并走。
巫女歌且舞,土龙矫其首。
上天何寥寥,百请未一偶。
霖雨待尔辈,古人亦可丑。
咄嗟云汉诗,万古竟何有。
天地何不仁,百姓为刍狗。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艰辛生活。诗人以“种蔬南冈下”开篇,点明劳动地点,接着描述土地的恶劣条件,“地薄旱亦久”,暗示了农民面临的自然挑战。通过“抱瓮出复入,拮据病两手”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劳累。
“辍耕起长叹,四海万亿亩”表达了农民对广阔土地的感慨,以及面对如此大面积土地的耕作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和无奈。“过亢今若兹,我谁与糊口”则直接揭示了农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生存的艰难,他们担忧如何维持生计。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官方祈雨行为的讽刺,“县官祈雨泽,四望已并走。巫女歌且舞,土龙矫其首”。这几句描绘了官员们在祈雨仪式上的形式主义表现,与农民的真实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批判。
“上天何寥寥,百请未一偶”表达了诗人对天道不公的质疑,以及对农民长期遭受干旱之苦而得不到救济的愤怒。最后,“霖雨待尔辈,古人亦可丑。咄嗟云汉诗,万古竟何有。天地何不仁,百姓为刍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对现实的不满上升到对宇宙秩序的质疑,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宋代农民生活的艰苦与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